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量质齐升 更绿更美 福建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3月21日是第12个国际森林日,今年的主题是“森林与创新——创新型解决方案,创造更美好世界”。

  福建,全国最“绿”省份——全省森林面积1.21亿亩,森林覆盖率65.12%、持续保持全国首位,森林蓄积量、乔木林亩均蓄积量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怎么把树种得更好?这是摆在生态“优等生”面前的新考题。近年来,我省在应绿尽绿的基础上,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同步推进林分结构优化和森林景观美化,推动全省森林资源量质齐升。

  挖潜拓面,国土空间更绿

  3月,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期。近日,晋江市英林镇英林村岩头山一处废弃石窟旁,当地党政机关和志愿者代表共同栽植下120株新苗。待到树木长成,这里还将变身口袋公园,为周边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

  见缝插绿,只为应绿尽绿。

  从“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到“四绿”“大造林”“‘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等工程,福建绿无止境。去年,省绿化委印发《福建省国土绿化规划(2022—2030年)》,提出了“绿上加绿”的目标:至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5.24%;至203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5.31%。

  “我们着力推进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和受损山体造林绿化,及时做好森林采伐、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各类迹地更新造林,加强未成林造林地、低质低效林等封育,注重恢复和保护地带性森林植被群落。”省绿化办有关负责人说,我省坚持山上山下、城市乡村、山区沿海齐头并进,不断挖掘绿色潜力,拓展造林绿化空间。

  刚过去的第46个“3·12”植树节,全省各地绿色风潮涌动。有的人“上春山”,植新绿;有的人捐资逐绿,“码”上尽责;有的人认种认养,守护古树名木……数据显示,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多年间,全省累计参加义务植树6.83亿人次,植树26.9亿株(含折算株数)。

  去年,全省完成植树造林104.4万亩、森林抚育342万亩、封山育林109.6万亩,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22.8%、114%、109.6%。新的一年,全省将开展植树造林85万亩、森林抚育30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截至3月13日,全省已植树造林超55万亩,占年度任务的65.52%。

  量质并举,森林资源更优

  位于光泽县的国土绿化试点项目(补植修复)鸾凤工区示范基地里,去年新植的枫香、木荷、苦槠等乡土阔叶树种茁壮成长。在项目实施之前,这里是一片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纯林。

  “树种结构单一,森林质量不高,抵御病虫害与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项目负责人雷春水说,在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过程中,当地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以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

  国土绿化,要数量更要质量;要拓展增量,更要优化存量。

  “我们着力推动造林绿化方式和重心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更绿更美、共建共享转变。”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扎实开展闽西北、闽西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珍贵用材树种培育项目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改皆伐为择伐,改剃光头式皆伐为选择性保留优良乡土阔叶树,维护生物多样性,优化树种、龄级、层次结构;优先选择乡土珍贵阔叶树,提升阔叶树占比,改培育中小径材为培育大中径材,改树种组成单一为多树种混交,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提高森林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经测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后,到主伐时,每亩森林蓄积量可增加1.5立方米以上,平均胸径增加0.5厘米以上;每亩森林碳储量达3吨以上,每亩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0.5万元以上。

  花化彩化,生态景观更美

  这个春天,龙岩市民有了踏青新去处。今年元旦,位于龙岩市南郊的龙岩森林公园开园迎客。

  在通往“春天”的道路上,沿路遍植山茶花、三角梅,以及福建山樱花、香樟、枫香等乡土树种。园区内,樟树、桫椤、朴树、枫香、甜楮等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不一而足。如今,这里已成为集植物展示、森林康养、山地运动、科研科普、乡村振兴为一体的生态文旅休闲胜地。

  今年植树节期间,当地还在福建全民义务植树网上线捐资助绿项目——“龙年助绿龙岩——我为龙岩森林公园增绿添彩”,计划募集53万元,持续推进林相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

  要绿起来,更要美起来,充分释放生态惠民效应。

  2022年初,省林业局制定出台了《全省重点区域林相改善行动方案(2021—2025年)》,积极推进干线两侧、江河两岸、城镇周边、沿海岸线等重点区域林相改善,因地制宜、适地适绿,营造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景观林。

  “我们组织专家编制《重点区域林相改善树种建议与推荐(试行)》,筛选出千年桐、枫香等305个景观树种,指导各地科学选择造林树种,提高森林景观效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在开展重点区域林相改善行动过程中,突出抓好通往景区景点道路两侧森林景观提升。为此,省林业局专门编印了《全省景点景区干线两侧林相改善实施方案》,以武夷山、大金湖等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优先推进通往景区景点道路两侧森林景观提升,增强景区景点周边景观的观赏性。

  据悉,2022年至2023年,全省共完成重点区域林相改善12.79万亩。今年,全省计划实施重点区域林相改善6万亩,其中景区景点1.08万亩。(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刘建波 黄海)

相关新闻
福建省将试点综合高中班 学生先读高一再选择普高或中职

众所周知,中考是普高和职高的分水岭,但今后这样的选择可以推迟一年再做。省教育厅近日发布《关于推进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福建省将试点综合高中班,学生最迟在高一下学期期末前再选择上普高还是中职。 省教育厅2024年工作要点中曾提到,将指导各地多措并举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有序推进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早在2014年,宁化二中和三明工贸...

前两月福建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破千亿

福建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持续升温。据厦门海关统计,1—2月,福建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720.2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1012.1亿元,同比增长28%;进口708.1亿元,下降4.2%。 民营企业“排头兵”作用明显。1—2月,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059.4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同期福建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的61.6%。 ...

福建开展跨省劳务协作系列活动

“得益于人社部门节后包机包列接务工人员返岗以及‘以工引工’奖补等政策,我们工友在正月十五之后几乎都返岗了。”3月13日,福建省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资经理罗珠妹表示,公司还参加了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招聘会活动,跨省招工已经达成就业意向20多人,目前用工稳定。   跨省而来的务工者,源自福建省人社部门与云南、贵州开展的“春风送岗 就在八闽”跨省劳...

福建:村庄和村民的“双向奔富”

怎么让有限的赈济资金释放出更大的叠加效应?远藏深山的乡村怎么才能找对富民产业的路子?摘掉贫困帽子后如何更好实现乡村振兴奔小康……这些,都曾经是我省开展以工代赈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个难题。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贫政策。 近年来,我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以工代赈的新...

福建省锂电池出口前两月全国第一

台海网3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李昊钦)随着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加快,锂电池出口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厦门海关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福建省锂电池出口170.95亿元,居全国首位。民营企业是福建省锂电池出口的“主力军”,出口160.77亿元,占锂电池出口总额的94%。“欧洲是我们出口最主要的市场,1-2月我们锂电池出口1.62亿元,其中出口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