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福建:迈向“文物强省”的必答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6日,在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南平市获授“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匾牌。

就在去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19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的城村汉城遗址成功入选,成为福建继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之后第二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目前,福建有世界遗产5处,数量并列全国第2位;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居全国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居全国前列,可谓文物资源大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物传承历史文化,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近年来福建规格最高的文物工作会议,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对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了具体部署,勾勒出从文物资源大省迈向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强省的美好蓝图。

探寻

曾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的福建,唐朝以后,文化渐盛,逐渐成为中国重要文化区域。

闽人从哪里来,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多年来,福建考古界为之不懈努力、上下求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陆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遗址(地点)100余处。去年6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暨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揭牌,标志着福建水下考古事业开启新征程。

知其从来,方明所往。都说福建人爱国爱乡、爱拼会赢、诚实守信、乐善好施,我们或可以通过三个关键词探寻福建人的“精神密码”——

一是中原。中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形成于古代中原地区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西晋时期,中原大量居民入闽避乱,福建人口开始增长。而通过对漳平奇和洞、闽侯昙石山等遗址史前人骨提取DNA并进行研究,可知中国南北方古人群早在8000多年前就开始了交流融合。

二是闽越。秦朝末年,闽越族助楚灭秦、助汉灭楚,汉高祖刘邦封闽越头领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蛮荒的福建由此进入了文化发达的时代,福州屏山闽越国宫殿区遗址、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就是见证。“闽越文明是闽江上游古文化与周邻地区古文化在互相借鉴、融合基础上发展并开创地区文明新阶段的典型模式,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共融共生共发展的生动案例。”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楼建龙研究员认为。

三是海洋。伴海而生、勇闯世界的闽人,刻着鲜明的海洋基因。福建唯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昙石山遗址,代表了独具福建特色的海洋文化;平潭壳丘头遗址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地的关键区域,也为佐证闽台自上古以来就是同根同源提供了实物证据;宋元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海上贸易的繁荣,促进福建文化发展与文明交流互鉴……

厚重博大的中原文化、古朴别致的闽越文化、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构成了福建多元文化的厚重底色。

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文明历史研究意义重大。会议提出,要启动一批史前文明、闽台关系、海上丝绸之路等特色考古项目,加快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考古研究成果,进一步回答好福建历史文化的背景、起源、特征及价值阐释等。这是新时代福建文物和文化事业的一道必答题,任重而道远。

保护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

30多年过去,再度回味1991年3月10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说的话,仍感到振聋发聩,引人共鸣。当年,正是在他的重视和推动下,三坊七巷得以免遭破坏,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保留至今。

1991年3月10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决定对林觉民故居进行保护和修缮,并议定了加强文物保护的7件实事,由此衍生出惠及长远的“四个一”机制——成立一个文物局、一支考古队,增加文物部门一颗“印”,每年安排文物修缮经费100万元。福州文物保护事业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为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观点,推动了福州三坊七巷、厦门鼓浪屿、三明万寿岩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延续福建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当我们徜徉古老坊巷、流连武夷山水、漫步刺桐城……回溯福建历史发展脉络,或可从三组关系中思考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一是古与今。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稳步推进,但正因为较好地处理了“古与今”的关系,福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了发展”。

二是当前与长远。唯有建章立制,方能谋长远、促长效。近年来,福建颁布施行福建土楼、鼓浪屿、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等有关保护条例,制定《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加快修订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推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

三是局部与整体。保护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是文物强省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文物保护要更突出科学精准,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思维,按照“微改造”“最小干预”等原则,注重保护好文物周边的原有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历史文脉、城市肌理等整体风貌。

活用

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与“盛唐密盒”频频出圈;“数字敦煌”使得昔日晦涩难懂的“高冷文化”成为触手可得的“共情体验”;千年瓷都景德镇以多元业态为以文塑旅探新路……

文博热的背后,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文博界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

只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的文字活起来,才能更好让历史文化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会上,泉州与龙岩分享了文物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心得:泉州以世遗和古城为重点开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世遗文旅品牌推介活动,入选新周刊“2022年十大出圈小城”、2022最佳文旅融合之城等;龙岩把众多革命旧址打造为红色游、乡村游的“打卡点”,“十三五”期间实现红色旅游收入308亿元。

努力迈向文物强省,对深挖文物价值、深度活化利用、深化文旅融合等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文物工作者和每一个福建人共同努力与守护。

为一馆,赴一城。作为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福建博物院举办“中国白·向世界——德化白瓷精品展”等展览,吸引了众多文博爱好者。博物馆的力量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力量,许多文博爱好者“为一馆,赴一城”,由此带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发展。当前,福建博物馆可在软硬件上持续发力,善用数字化手段,策划有影响力的精品展陈、文创产品等。

择一业,精一事。文物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文物管理部门和文物工作者要懂文物、爱文物,懂专业、有情怀,出能以文化人,入则耐住寂寞,把满腔热忱投入到所热爱的文物事业中。

“心的强大,就在于正定,在于守一不移。”“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自述《我心归处是敦煌》中写道。建设文物强省、文化强省的征程上,我们信心满怀、责无旁贷。(记者 林宇熙)

来源:福建日报

相关新闻
福建出台加强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实施方案

日前,省科协、省民政厅印发《福建省加强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加强社区科普资源供给、搭建社区科普服务平台、强化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建设社区科普服务队伍、提升社区科普服务效能等五个方面确定14项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实现到2025年福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6%奠定基础。 《方案》提出,要增强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构建资源、组织、阵地、队伍...

5月份福建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

记者从福建省统计局了解到,今年5月份,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增幅比4月份回升7.4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降幅较1—4月收窄3.3个百分点。 福建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分析认为,当前福建省近半数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明显回升。1—5月,全省38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增长,行业增长面为47.4%,...

锚定这一“首要任务”,福建如何再发力?

《福建日报》2023年06月27日第01版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改变了人类社会形态,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 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则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藏...

痛别!他在福建逝世,享年102岁

6月23日,102岁老红军王玉清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王玉清,贵州黔西人,1940年10月入党,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金门炮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玉清先后在军团部无线电台、卫生部、宣传部任战士等职,并参加了长征,是课文《金色的鱼钩》的原...

多少分能上厦大、福大、福建师大?最新发布!

2023年高考分数公布,多少分有机会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近日福建多所高校公布“参考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厦门大学   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医学类、马来西亚分校、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少数民族预科班等往年录取分数请在厦门大学招生网-本科生-往年录取栏目进行查询(网址:https://zs.xmu.edu.cn/bks/wnlq.htm)。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近年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