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瞭望》专访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推动“闽派”特色文艺蓬勃发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瞭望》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在历史发展中,福建文化既保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博大,又传承闽越文化的古朴风韵,还浸染海洋文化的绚丽斑斓,为福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丰厚滋养

◇“红色三绝”系列,《山海情》《爱拼会赢》《一诺无悔》《那山那海》等电视剧精品,《古田军号》《谷文昌的故事》《听见光》等电影力作接续涌现,在选题上聚焦福建故事,在艺术上展现福建风格,在内涵上彰显福建精气神

◇文艺创作生产的集群化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集群化有利于文艺资源共享,提升各类文艺创作要素的利用率,实现文艺创作的“规模效益”

◇近年来,一批主旋律精品力作的“走红”,折射出观众对优秀主旋律作品的热切期待,让“正能量”成为了“大流量”

在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福建省共有10部作品获奖,获奖作品数量在全国领先,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些年,“闽派”特色文艺蓬勃发展,其背后有何“密码”?为此,《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

“闽派”特色文艺现象不断涌现

《瞭望》:在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福建省共有10部作品获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这个历史性突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彦:在本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福建省与相关单位共同申报的作品有多部获奖,省委宣传部获得“组织工作奖”。获奖作品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图书“足迹”系列荣获“特别奖”,另有2部电视剧、2首歌曲、1部纪录片、1部戏剧、1部图书荣获“优秀作品奖”,获奖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历届最多。

这个成绩的取得,是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大力推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结果,反映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战线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的良好风貌,也展现了福建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就主要突破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创作题材看,主旋律更加突出,领域更加广泛。获奖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多样,与建党百年相呼应、与人民心声相契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既有展现脱贫攻坚、闽宁协作、晋江经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现实题材的创作,也有反映革命先辈、基层干部、普通百姓、海外华侨等不同群体的作品。

从作品质量看,充分尊重艺术规律,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坚持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注重用艺术的形式展示思想的力量、历史的伟大,让作品既有雄健凛然的筋骨,又有丰富饱满的血肉。比如,电视剧《山海情》坚持平民视角、国家叙事,通过人物的塑造、情节的铺展、艺术的渲染,生动讲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时代故事,充分展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

福建立项出品的电视剧《山海情》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福建省委宣传部供图)

从综合效益看,“双效统一”更加凸显,涌现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我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紧扣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作生产既有立场又有市场的文艺精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比如,由福建省委宣传部和华夏电影联合摄制,福建省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主旋律题材电影市场化的典型案例。该片用微观视角呈现宏大主题,用百姓生活折射时代变迁,拉近主旋律作品和观众的心理距离,有力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电影取得超31亿元的票房成绩,在全社会引发观影热潮。

从组织方式看,国有文化单位作用有效发挥,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党委宣传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调动行政主管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力量以及全省各地优势,共同打造精品力作。图书《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戏剧《侨批》、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等获奖作品,既有国有文化单位发挥主导作用,又有民营文艺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既有以我省为主的创作,也有国际顶尖创作团队的深度参与、省际间的通力合作、两岸艺术家的联袂演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元参与的“大创作”格局。

《瞭望》:这些年福建创作了一大批高水准的文艺精品,获得广泛赞誉,被称为“闽派”特色文艺现象。与其他地方文艺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张彦:能不能称为“闽派”特色文艺现象?对此,我持谨慎态度,但确实有专家和同行在使用这个概念。我认为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

一是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闽派”特色文艺继承了鲜明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福建抓住百年党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加强整体性挖掘、系统性梳理、系列性开发,通过集中创作一批红色题材的影视剧、戏剧、舞蹈、歌曲等,艺术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比如,“红色三绝”系列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反映了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先辈先烈们英勇斗争的历史事迹和突出的革命贡献,有力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生动鲜活的可视化教材。

二是福建文化多元、兼容并蓄,“闽派”特色文艺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新时代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历史发展中,福建文化既保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博大,又传承闽越文化的古朴风韵,还浸染海洋文化的绚丽斑斓,为福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比如,获文华大奖的戏剧《踏伞行》,立足于千年莆仙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特征,挖掘与现代精神共通的题材,于古典中彰显当代审美意趣,以古朴优雅的唱腔、简洁精致的舞美、丝丝入扣的表演赢得广泛赞誉,被专家誉为“古老剧种传承发展的里程碑作品”“戏曲守正创新的典范”。

莆仙戏《踏伞行》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福建省委宣传部供图)

三是福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闽派”特色文艺反映了伟大的时代精神。福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福建人敢为人先、爱拼会赢,4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磅礴壮丽的改革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立足现实、扎根大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弘扬时代精神,是“闽派”特色文艺的突出特点。比如,党的二十大期间,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那山那海》,以宏大的时代视角讲述了闽东畲乡群众秉持“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理念,实现摆脱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四是福建侨海资源优势明显,“闽派”特色文艺联结起了海内外华人的情感,体现了开放的文化特质。福建是著名侨乡,1580万闽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我们深挖海丝文化内涵,展现侨乡文化魅力,让文化的力量跨越山海、超越国界、直抵心灵。戏剧《侨批》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为线,运用华侨华人喜爱的歌仔戏,讲述一段福建人下南洋的故事,以侨为桥、以文传情,唤起了乡愁记忆,展现了家国情怀。近期《侨批》晋京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吸引新加坡、印尼、美国等众多国家侨胞线上线下观看,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反响。今年还将赴海外开展巡演。

《瞭望》:在不同阶段,“闽派”特色文艺是否有突出范例?比如,过去大家对闽派批评、闽派诗歌印象深刻,这几年“闽派”影视剧异军突起。能否分别谈谈?

张彦:福建是文化富集地带,自古有“海滨邹鲁”之称,孕育出朱熹、蔡襄、林则徐、严复等一大批光耀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这些年,福建文艺生生不息、蓬勃发展。作家王蒙曾指出,当代文艺评论的京派、海派与闽派三分天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涌现出张炯、谢冕、孙绍振、陈晓明、南帆等一批闽派批评代表人物,在当代文艺思潮中扮演着领潮人的角色。

闽派诗歌始终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福建和北京、四川曾被称作中国当代诗歌的“金三角”。冰心、林徽因、郭风、蔡其矫、郑敏、舒婷、汤养宗等福建诗人享誉全国。闽派诗歌的海洋气质非常突出。中国海洋诗会落户宁德,已经在霞浦举办了首届活动,汤养宗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是闽派诗歌取得的又一突破性成就。

“诗歌海岸·青春霞浦”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在福建宁德霞浦成功举办(福建省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闽派”影视剧异军突起。“红色三绝”系列,《山海情》《爱拼会赢》《一诺无悔》《那山那海》等电视剧精品,《古田军号》《谷文昌的故事》《听见光》等电影力作接续涌现,在选题上聚焦福建故事,在艺术上展现福建风格,在内涵上彰显福建精气神,多部影视剧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金鹰奖”,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我们积极推进影视强省建设,推动全国影视优秀创作力量、优质行业资源来闽采风采访、合作创作,促进“闽派”影视剧的脱颖而出。

一是加强孵化培育。实施福建重点影视剧选题工程,建立“闽派”影视剧选题项目库。“十四五”期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要时间节点,从福建特色故事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压茬推进近60部影视剧生产项目,包括展现福建历史文化名人的电影《林则徐》《陈嘉庚》《林徽因》,讲述中国菌草技术援外故事的电视剧《幸福草》,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等。

二是加强引进服务。扎实推进“便利福建”建设,上线福建省影视剧拍摄云勘景平台,在严格依法审批前提下大幅缩短审查时限。据业内反馈,福建已成为全国影视剧服务优良、审批快捷的省份之一。2022年,吸引《中国兵王》《检察风云》《对手》《向风而行》等100多个剧组到福建取景拍摄。

三是加强扶持引导。近年来,我省出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影视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影视剧组从拍摄制作到发行放映的全流程全方位扶持,常态化组织中国影视剧名家福建故事采风活动,强化影视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举办中国电影编剧周和中国电视制片大会,实现“以节促产”,推动创作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艺术震撼力强的作品。

文艺生态孕育百花齐放

《瞭望》:这些年“闽派”特色文艺为何能取得如此亮眼成绩?背后有哪些原因?

张彦:独木不成林。这些年“闽派”特色文艺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得益于福建文艺生态建设。有了良好的生态,各艺术门类会互相影响,优秀作品也会不断涌现,推动福建文艺园地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支持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福建各级党委政府把文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落实中央支持文艺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本地支持文艺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文旅、广电、文联等部门(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我们经常与文艺界的朋友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尊重他们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努力把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和团结落到实处。

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首先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我们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发展,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支持他们做大做强,提高创作生产能力。近年来,文艺队伍构成更加多样,有国有的、也有民营的,文化工作室、独立制作人等新的文艺组织、文艺群体不断出现。我们通过畅通联系渠道、健全沟通机制,加强团结引领。各类重点文化工程、文化项目、展演展示等,都向他们敞开大门,让他们参与进来。影响力很大的电视剧“红色三绝”,就是退休的老同志策划创作,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推动,外省企业也积极参与进来。其次是优化文艺评价机制。评奖和评论是营造良好文艺环境的两手。一方面要鼓励、奖励。我们规范百花文艺奖等奖项的评奖程序、明确评奖标准,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重大文艺奖项的“风向标”作用。一方面要点评、批评。对于重点文艺项目,从题材策划、大纲论证到作品研讨,邀请省内外专家全程指导,引导提升创作水平。再者,完善专项资金扶持管理机制。改变“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使用文艺发展、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等专项资金,精准扶持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文艺创作生产的集群化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集群化有利于文艺资源共享,提升各类文艺创作要素的利用率,实现文艺创作的“规模效益”。随着福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文艺创作生产的基础条件越来越好,实现了高层次的跨越,呈现出集群化。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成立了电影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等多所高校的艺术、传媒等专业也不断发展壮大。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视剧大会落户厦门,丝绸之路国际纪录片大会落户泉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IM两岸青年影展等节(展)影响不断扩大,“影视热”辐射全省。我们培育了以全域影城为方向的厦门影视基地、以海洋为主题的平潭影视基地、以山水取景为重点的泰宁影视基地,实施福建特色影视外景摄制地培育计划,陆续引入影视生产创作、特效制作等各类企业超过1500家,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影视基地格局。从项目策划、创作制作到宣传推广、人才培育,逐步建立起文艺创作生产的全链条、大集群。

“正能量”完全能获得“大流量”

《瞭望》:“主旋律”创作很难,而这些年福建主旋律精品力作出现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爆款”,其中有什么工作机制?有哪些经验可推广?

张彦:近年来,一批主旋律精品力作的“走红”,折射出观众对优秀主旋律作品的热切期待,让“正能量”成为了“大流量”。在主旋律作品创作中,我们有以下体会。

首先,坚持服务人民不动摇。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主旋律作品要自觉以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在人民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歌颂光明、抒发理想,给读者、观众、听众信心和力量。

其次,推动主旋律作品的呈现方式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把握人民对文艺作品质量、品味、风格等的期盼,敢于选用一批有活力、崇德尚艺的新生代文艺创作团队,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和技巧,适应观众当下接受特点,这样才能创作生产更多体现时代特点、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更好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再者,加强创作指导、宣传发行,把更多优势资源聚集到主旋律作品生产上。实施影视剧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坚持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组织和支持主旋律作品创作,注重选题策划“选好苗”、采风采访“育好苗”、项目论证“管好苗”,探索和用好重点文艺项目月报制度、“火花茶会”艺术精品策划论证机制等,形成有序衔接、滚动实施的主旋律作品创作生产格局。同时,积极抓好宣发工作,让主旋律作品传之有道。

第四,重视与国内外高水平团队合作,博采众长、借力借势。实施“拍在福建”推广行动,通过聘请专家、引进优秀团队和人才、对外交流等,助推文艺精品打造。比如,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邀请两届奥斯卡获奖导演柯文思执导,以外国人的视角,生动讲述中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让“闽派”特色文艺更上层楼

《瞭望》:未来“闽派”特色文艺如何持续辉煌、更上层楼?

张彦:福建文艺创作和自身相比,确实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努力空间。比如,各文艺类别发展还不均衡,有些类别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扛鼎之作,高层次艺术人才和优秀创作团队较为缺乏。这些瓶颈,需要我们进一步突破。

福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树立“争优争先争效”意识,推动理念、思路、内容、方式等全方位创新,积极探索“闽派”特色文艺发展之路,用心用情用功打造更多具有福建文化标识的文艺精品,推动新时代福建文艺事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导向和价值取向,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整体布局、超前谋划,加强对优势门类艺术创作主题、数量、周期的总体设计、全面推进,持续在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歌曲、广播剧、电视节目上下功夫,加大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力度,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全面提升“闽派”特色文艺影响力。

二是提升自主创作能力。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深入挖掘“福”文化、红色文化、朱子文化、闽台文化、海洋文化、船政文化、侯官文化等重要资源,提升文艺创新创造能力,打造“福建原创”文艺品牌。持续优化文艺创新生态,坚持汇聚各方资源,壮大以国有文化单位为带动,以社会文艺团体、民营文化企业为支撑的创作力量,推进全要素汇集、全产业链培育、全生命周期扶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

三是建强文艺“闽军”。发挥闽籍优秀艺术家的传统优势,结合福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部分热心文艺事业、社会联系广泛的老领导老专家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推进“闽派”特色文艺特色的形成。着眼后继队伍建设,注重为文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突出对文艺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长期培养,建立健全有步骤、有层次、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邀请全国名家和闽籍知名艺术家支持、帮助福建文艺事业发展,合力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专业均衡、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的文艺人才队伍。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文|记者 许雪毅 邓倩倩】

相关新闻
福建超额完成储粮任务

7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稳经济 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专场)。记者获悉,截至2023年3月底,省市县已超额完成粮油储备任务,可满足全省购粮人口近7个月的消费需求。 粮食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福建省加快推动省级粮库建设,建宁、南安、长汀3个库将在今年秋粮上市期间投入使用,其他4个库在明年夏粮上市期间投入...

速查!2023年福建高职分类考试成绩、切线公布!

福建省2023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考生成绩已公布。请考生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职分类招考”栏目中的“高职分类招考成绩查询”进行查询。 特此公告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2023年4月8日 经研究决定,2023年福建省高职分类招考普通高中类、中职学校类和特殊群体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如下: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福建一国企干部被查(附简历)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钢结构工程分公司总经理官大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福建省纪委监委指定,南平市纪委监委对其立案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官大强简历 官大强,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福建永泰人,大学本科学历,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任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副经理兼主任工程师; 2002年10...

福建省“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在榕举行

7日,福建省“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在福州一中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出席并讲话,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宋鸿喜出席。 张彦指出,加强学校国防教育是赓续革命精神、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福建光荣传统,引导青少年增强国防观念、厚植爱国拥军情怀。注重融...

只要承认九二共识,不分蓝绿都可登陆参访,大陆学者:可来福建扫墓寻根

台海网4月7日讯(海峡记者 薛洋 陈紫琳 吕涵 石聆枫 实习生 俞舒林 文/图 )4月6日是厦门大学102周年校庆,2023年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研讨会暨第九届文厦论坛在校内克立楼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嘉宾齐聚一堂,讨论中国式现代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义,以一场丰盛的学术飨宴为厦大庆生。 本次活动由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台湾中国文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