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日报1月14日报道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对福建而言,“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既是重大历史使命,也是重大政治责任。
今年福建省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往来便捷、合作紧密的第一家园,打造政策开放、服务贴心的第一家园,打造心灵契合、情感融洽的第一家园。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认为,这既着眼于大局大势,又将深化闽台经济、社会、文教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为今后第一家园建设指明了方向。
优势互补 深化闽台产业合作
在两岸经贸合作中,福建是大陆台资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当前,闽台产业对接领域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闽台产业合作进入深耕细作阶段。打造往来便捷、合作紧密的第一家园正当其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闽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深入推进闽台优势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
对此,省政协委员、新中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刘驰认为,闽台产业优势互补性强,进一步加深合作,将有助于形成层次有序、优势互补的闽台产业合作布局。
近几年,新中冠先后与华硕、冠捷科技等知名台企签订产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一改往昔大陆从台湾引进先进技术的被动局面,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台企制造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强原有产品的附加值、竞争力,服务台企连年取得逆势增长的亮眼成绩。由此可见,闽台产业深化合作将形成层次有序、优势互补的格局。
福建是大陆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最多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建设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涉台经济合作园区”。对此,省人大代表、漳平市市长李毓文认为,全省应成立台创园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我省6个国家级台创园开展挂钩帮扶,重点扶持台创园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对台创园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建议省直有关部门引导台创园台农开拓市场,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台创园农产品展销中心进一步打开产品销售渠道。
平潭综合实验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始终先行先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平潭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省政协委员、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林润说,平潭在推动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探索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采认对接台湾标准,以此为契机,眼下平潭正在着力建设两岸产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共同市场先行试验区。“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闽台合作窗口’的目标,大力培育发展涉台市场主体,吸引台胞台企前来创业就业,助力两岸优势产业在平潭集聚发展、互补成长。”
贴心服务 保障台胞安居乐业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打造政策开放、服务贴心的第一家园,就是要让台胞在福建安居乐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两岸标准共通,推动扩大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范围”“完善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省人大代表、泉州弘晟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炳森对此一直十分关注。他认为,引才环境持续优化,有利于台胞人才引进,推动产业发展。
“我们的企业地处泉州台商投资区,希望能吸引更多高层次、高技能的台湾人才落户。”他建议,开发全省台湾高层次人才“掌上认证”系统,探索扩大职业资格互认范围,将台湾人才职业资格认定、执业许可等更多涉台事权下放至投资区,并配套建设台湾人才公寓、台商产业社区,打造让台胞安心发展的生活环境。
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建已成为台青西进创业的沃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台湾青年参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区营造、志愿服务等基层融合实践,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
“去年,国台办等部委批复同意三明设立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目前已经有一批台青扎根三明,参与各村庄的乡建乡创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省政协委员、三明市城管局局长冯火珠建议,下一步可以通过举办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联合驻村等系列活动,促进两岸乡建乡创青年的沟通交流、携手合作,既借鉴乡建乡创的台湾经验,又发挥福建本土青年的乡土技艺,让两岸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筑梦圆梦。
安居方能乐业。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完善台胞在闽就医、住房、社保、养老、子女就学等制度保障”,省人大代表、平潭综合实验区人大工委副主任陈诗强建议,保障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促进台胞社会服务保障水平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步提高。同时,可以探索推进让台胞参与到社区治理、家园建设、志愿服务等事务中来,增强台胞主人翁意识,更快更好融入当地生活,共建美好家园。
切实维护台胞合法权益,才能让台胞感受到第一家园的温暖。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完善台商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依法保障台湾同胞权益”,省政协委员、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陈鸣认为,要持续提升涉台司法服务水平,联动推进台湾同胞同等待遇的落细落实,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全面落实台胞证与大陆居民身份证的同等使用,为台胞在闽发展创设更便利、更温暖的环境。
手足相亲 擘画最大“同心圆”
闽台两地地缘相近、骨肉相连。台湾同胞约80%的祖籍地是福建。如何打造心灵契合、情感融洽的第一家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闽台基层和青少年交流”。对此,省人大代表、台盟福州市委会秘书长谈张德认为,应充分用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活动平台,加深两岸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架好海峡连心桥。
两岸一家亲,海天难为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开展寻根谒祖、族谱档案对接、信俗交流等活动”“推动闽台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此,省人大代表、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张延能认为,要继续挖掘两岸历史渊源,在台商投资区建设台湾村、台湾会馆,讲好台胞奋斗故事,宣传台胞的光荣历史,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闽南师范大学地处台胞主要祖籍地漳州,近年来发挥自身高校资源优势,联合两岸专家学者,发掘闽台历史文化渊源,先后编写出版《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台湾族谱汇编》《台湾通史》等著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深化闽台教育融合,支持两岸合编教材、共写史书、联创作品’。”省政协委员,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丽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发挥高校综合优势,持续深入建设“厦漳泉闽台文教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延续亲情乡情、寻找共同记忆中,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是维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妈祖信俗是台湾最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台湾地区2300多万人口中,妈祖信众就达1700多万人。省政协委员、湄洲岛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表示,每年到湄洲岛妈祖祖庙朝拜的台胞络绎不绝,妈祖信俗文化把两岸民众的心越连越紧。他建议,在湄洲岛建设两岸融合社区,让两岸信众可以在这里交流、展示、体验、融合,吸引更多台胞来大陆走走看看,感受两岸同根同源的亲缘情缘,让心更近、情更深、意更浓。(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吴洪 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