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安装雕塑《赤韧》。受访者供图
台海网2月1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签名的休战壁画,洋溢着中国新年的暖意;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西北侧广场9根高耸的立柱上,片片“雪花”随风起舞;“冰丝带”内,一尊赤色武士的背后,百余条“丝带”灯光闪耀;在首钢园区,充满未来感的滑雪运动员雕塑脚下,发动机喷出一股股“蒸汽”……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盛大揭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充满科技元素和新锐巧思的公共艺术品也随之亮相,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公共艺术作品均由圣将集团在福建制作。这些作品的创意和设计方案在全球征集完成后,北京冬奥组委就开始在全国物色制作单位。经过层层选拔,有数十年城市文化规划设计与雕塑艺术创作经验的厦门市圣将集团有限公司最终获得资格。
“这些艺术品都出自世界顶级艺术家,体现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和前沿风向,其中不少作品已经突破传统雕塑艺术的框架,具备后现代高科技装置艺术作品的属性,制作难度大、科技含量高、验收标准严。”圣将集团董事长陈建军介绍说,他们组织专业团队,精益求精完成制作,确保每一件艺术品精彩绽放。
例如,陈列在“冰丝带”内的作品《赤韧》,设计有100多条、10余米长的可发光“丝带”。为体现创作者想要的发光效果,150多名工人一共钻了42万个小孔,一个孔没钻好都需返工。可活动装置艺术作品《雪舞》构件多达1000多个,全由手工锻造、抛光、打磨。置于首钢园内的作品《No.3来自另一个平行宇宙的单板滑雪运动员》,仅脚部构件就有几百个。在北京冬奥村下沉广场入口处,雕塑《一路风景·生命的律动》不断转动、映射四方,靠的是基座下藏着的1米多高、防水防尘的传动设施。
“雕塑是文化的缩影,每一件冬奥会公共艺术品的落地,都生动立体地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和福建的匠人精神。”陈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