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福州滨海新城,网龙网络公司全球最大的数字教育资源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目前,网龙的教育版图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1亿。
“疫情期间,各国纷纷将传统课堂搬到线上。”网龙CEO熊立说,网龙正凭借智慧教育云平台等拳头产品,将“数字教育的中国方案”推广全球。
这是2020年4月13日拍摄的建设中的福州滨海新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作为“数字中国”发源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正立足自身特色优势,谋划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三篇文章”,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造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福州市借助“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金字招牌,先后签约300多个数字经济项目,引进百度、京东等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在福州建设区域总部。当前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600多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5%,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引擎”。
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恒申控股集团与德国卡尔迈耶集团的联合研发中心,工人在德国进口的纺织设备旁作业(2018年1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数字福建’建设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福建省数字办主任陈荣辉表示,通过全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到2022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将达2.6万亿元以上,GDP占比达50%以上。
深挖“蓝色”“绿色”资源,让福建的海洋、生态优势更加得到彰显。
6月25日,嘉宾拼接风能叶片模型庆祝艾尔姆风能叶片制品福建工厂正式投产。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6月25日,艾尔姆风能福建工厂在福清江阴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正式投产。不久的将来,全球领先的107米长叶片将在产业园量产并销往世界各地。“我们将持续完善和开发技术领先的超长海上风电叶片,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三峡福建能投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华电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首台海上风电主控系统国产化机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目前,福建已形成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实现海上风电高端核心装备全部本地造。在福建的建设计划中,未来3年将有320多项、总投资近万亿元的海洋经济项目落地。
这是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10兆瓦风电机组叶片吊装现场(2020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这是3月9日拍摄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在福建采访,记者也不断感受到“两山”转化的创新路径。
今年5月份,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并达成收储协议和首单林业碳票授信贷款协议。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收储了当地常口村等三个主体碳减排量18294吨,并向兴业银行质押授信贷款额度500万元。
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在金溪捕鱼(2020年11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村里一棵树没砍,但卖出了14万多元。”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说,这实现了企业、村民、生态环境等多赢局面。
当前,福建正依托“绿色”优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产业基地,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清洁能源、储能产业、林业碳汇等新兴产业,奏响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记者 康淼、秦宏、董建国)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