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气象部门积极探索特色气候服务,让宜业宜居宜游的“气候密码”更好服务百姓生活
特色气候服务让生活更美好
“气候福地”变身“幸福高地”
台海网5月18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五一’小长假,我们的客房天天爆满!”平潭磹水村天空之城民宿掌柜雪梨说,这除了归功于平潭清新脱俗的滨海风光外,更离不开季节限定“蓝眼泪”的加持。
“这一次,可算是看到‘蓝眼泪’了!”游客陈小川激动地说,自己到过平潭好几次,都没有遇上“蓝眼泪”。“这次看了气象部门的概率预报,提早到大概率出现‘蓝眼泪’的斗垣头海边守候,终于等来了这如梦如幻的场景。”
邂逅“蓝眼泪”,确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平潭气象局助理工程师黄曙杰介绍说,“蓝眼泪”是海洋里的荧光生物所发出的蓝色光芒。“它的出现需水温、天气、风向等诸多条件的配合。”
不过,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担心白跑了。平潭气象部门推出实时发布的“平潭蓝眼泪气象条件概率预报”,用曲线图表示“蓝眼泪”出现的概率,还标注了推荐观赏的具体地点,让人一目了然。
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台台长邓以勤介绍说,做好这款预报产品并不容易,要先筛选出和“蓝眼泪”预报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子,基于历史数据收集,采用科学建模方法,建立“蓝眼泪”气象条件预报模型,才能得出预报。而观赏推荐地点,是基于前期历史统计,得出近期大概率高发的地点,但不排除平潭其他海域也会出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好景致也需要好时节,方能别具一格。2020年,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成立福建旅游气象研究院,聚集产学研行业及部门技术专家,形成气象旅游资源策划、咨询和开发的智库;牵头31个市、县气象局组建全省旅游气象服务联盟,充分发挥联盟聚合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因地制宜研发具有针对性的特色景观预报、旅游风险防控、经典旅游路线规划等旅游气象服务产品,让阳光空气、风霜雨雪释放出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0年9月28日,霞浦县推出全省首个“实景+海上日出”气象服务,提供全域日出日落的光影特色气象服务,游客们闻讯蜂拥而至。当年中秋国庆双节8天时间,霞浦各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收入5.4亿元。
在泉州市德化县,气象部门于2019年底开始尝试雾凇专题服务发布,给景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据九仙山旅游发展公司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4日气象部门发布雨雾凇景观专题气象预报后,仅1月5日—9日,石牛山、九仙山景区就迎来了3万余名欣赏雪凇、雾凇的游客,门票收入达400余万元。
气候好产品 质优更俏销
谷雨时节,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的中连红生态茶园内,云雾缭绕、满目皆绿,一派生机。“茶园内的肉桂茶去年每斤售价高了40~60元。”中连红公司负责人吴世莲介绍说,之所以公司的肉桂茶能卖出更高的价格,靠的就是茶叶包装上的这张特优级气候品质认证标识。
何谓气候品质认证?据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筱英介绍,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日照、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要素尤为关键。气候品质认证是从气象学角度对农产品品质进行评价分析,不仅涉及农产品品质理化指标,而且考虑到各个关键期的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实现对农产品品质定量化系统评价。
“有别于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气候品质认证是动态评定。”高筱英说,气象部门会根据评定结果为相关产品颁发认证标识,证明产品的气候品质,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多一个判断依据。
2018年起,我省气象部门就着手开展武夷山肉桂气候品质认证相关工作,通过对肉桂种植各阶段的跟踪观测,开展品质检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制定武夷山肉桂气候品质认证模型。
根据该模型,2020年,武夷山市中连红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肉桂茶首次获得气候品质特优认证。“对茶农来说,有了气候品质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吴世莲坦言,开展气候品质认证,为评价茶叶是否优质增加了一项新的指标,对茶业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我省气象部门以茶叶为试点,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溯源,完成了铁观音、肉桂、绿茶等150多个样品检验,认证指标、模型、平台、规程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高‘生态福建 绿色农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下一步,我省气象部门将着力推动建立与政府部门、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联动,创新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因地制宜培育更多优势品牌。(记者 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