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闻  >> 正文

自主创新,三代核电崛起福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月31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东海之滨,福清三山镇,有一个由大岩石组成的半岛,这里是福清核电的选址,也是我省境内在建最大的核电基地。

5年多前,“华龙一号”正式“选择”了这里作为首堆出生地。从2015年5月7日起,一座座混凝土浇筑的庞然大物拔地而起。岩石上抠出的大坑里,上万名核工业建设者常年奋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如期建成“华龙一号”首堆。

2000多个日夜,他们成功了!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成为全球唯一按计划建成的三代核电。这标志着我国成为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国之重器,强筋壮骨。这个中国核电重大跨越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坚守“中国心”,突破技术壁垒

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稳定、可大规模应用的优质能源。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通过核裂变方式释放的巨大能量,可以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一年生产生活用电。

核电,是代表着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自主研发还是技术引进?中国持续建设核电的过去30年间,这是摆在每一位核电研发设计人员面前的抉择。

研发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是中国几代核工业人的梦想,亦是“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从业以来的梦想。

大学毕业后,邢继几乎参与了中国近30年间所有的核电站建设。当邢继被任命为“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之时,这个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中国的实力一点都不差。”邢继说,“我们能够把两弹一星研制出来,为什么就不能研制出来自己的核电站?”

在研发“华龙一号”的这些年里,中核工程“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完成了从顶层方案、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到相关重要实验验证等研发工作。

堆芯,被视为核电站的心脏。能将核能开发并转化成热能的堆芯技术,是所有核电强国的最核心技术。目前,中国已在运行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普遍使用的都是引进自国外的157堆芯。

堆芯如果受制于人,自主核电就无从谈起。“国内大批量建设的157堆芯,是从法国M310机组引进的技术,虽然国产化,但没有实现自主化。我们的核电站如果要走出去,得法国人点头。”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院科技委主任吴琳表示,为此,科研人员通过多个堆芯的比较,最后确定了自主研发177堆芯。

堆芯研发,需要攻克燃料技术,攻克燃料技术,需要实现锆合金工程应用自主。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攻关,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研发人员才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36锆合金。作为核反应堆堆芯的关键结构材料,N36锆合金构成了燃料组件的“骨骼”和“皮肤”,它让“华龙一号”的燃料技术进一步实现了自主化生产。

这样的自主研发还有很多。在研发“华龙一号”的这些年里,团队融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协同国内外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参与研发,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实实在在的自主”,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

没有“拖延症”,全球唯一按计划建成的三代核电

“首堆必拖”,是国际在建三代核电普遍陷入的怪圈。

“核电站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很大,产业链很长,每一项工作都可能成为项目的拖期因素。”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刘巍表示,“尤其是首堆,新工艺、新设计、新设备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变更。”

福清核电5、6号机组,单台机组6万多台套设备,涉及53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制造和建设,变更量是11万~12万个,每个变更背后都意味着大量的计算。这些变更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设备和建安的拖期。

然而,“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却做到了按计划建成。“秘籍”,就藏在中国30多年不间断建设核电的积淀里。

“‘华龙一号’从技术到主要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的,相比涉外技术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以最高的效率去解决。”刘巍说,“第二个优势是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模式。因为我们的设计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大量的设计代表在现场作为设计院与工程现场的‘桥梁’,帮助解决现场问题,真正发挥了设计引领工程的作用。”

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是“华龙一号”没有“拖延症”的法宝之一。中核集团通过持续推进“互联网+”,建立了异地综合协同设计平台。针对建设期间工程重大问题的处理,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机制和TOP10管理模式,并通过委员进支部、党员进班组、建立“岗区队”攻坚团队等党建联建活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优势。

“所以打破‘首堆必拖’怪圈,是依靠我们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还有全国所有相应的制造企业、施工单位,依靠所有人的贡献来实现的。‘华龙一号’建设进度遥遥领先于国际其他三代核电技术首堆的背后,实际上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体现。”刘巍说。

穿起“铁布衫”,五层防御保障核电安全

在核行业的生存法则里,安全重于一切。

选址,经过了深思熟虑。通过勘探以后,福清核电站所在地址被认为地形最佳。

这是一个岩石构成的半岛,巨大的混凝土平台与半岛成为一个整体。电气厂房、燃料厂房、核岛厂房都建设在这一块平台上。即使遇到地震,整个平台跟随半岛一起运动,不会破坏核电站的结构,从根本上杜绝了福岛核事故重演的可能。

从选址,到设计,再到施工,安全问题都是在国际最高标准的要求下进行的。“华龙一号”研发设计者为了将今后60年甚至100年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都考虑到、解决掉,形成了特有的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防御体系,具备抗9级以上强震、抗大飞机撞击等设计。

“‘华龙一号’分了五层纵深防御的层次。前面的这个防御体系失守,我还可以退防第二道甚至第三道来确保我的城池不会失陷。为了应对类似福岛这样的核事故,我们就采用了一种叫作非能动的安全系统,跟能动之间的差别就是不需要电力。”邢继表示,在外部电源和动力完全丧失后,仅依靠重力、温差等即可提供动力,让起冷却作用的水循环,排出反应堆事故后产生的余热,更好地保证安全。即便受到“排山倒海”式的冲击,也能启动“自我防护模式”。

而这,只是“华龙一号”纵深防御的其中一道防线。

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站重要的实体安全屏障之一,一旦堆芯损坏,它必须要能把放射性物质包容在其中不能外溢。“华龙一号”的压力容器,设计使用年限从之前的40年延长至60年。发生核裂变反应的堆芯被严密地包裹在其中,即便发生核事故,放射性物质也会被牢牢地禁锢在压力容器之中。

如果说压力容器是在核电站的内部保护着堆芯,那安全壳则是整座反应堆与外界隔离的一道极为重要的安全屏障。

“9·11”事件的发生,让防止大型飞机的撞击也成了“华龙一号”安全壳从设计到建造所面临的严峻挑战。“‘9·11’以后考虑到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我们设置了一个双层的安全壳,内壳主要用来应对反应堆发生事故以后,放射性气体不会扩散到环境当中。而外壳,我们重点用来抵御外部的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台风、飞射物,甚至包括大飞机的撞击。”邢继说。

据介绍,“华龙一号”内外安全壳厚度,分别达到了1.3米和1.8米。为了可以抵御大型飞机撞击,安全壳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直径40毫米的钢筋,仅外安全壳就有4层钢筋。

“华龙一号”去年11月首堆并网后,进行了50%、87%、97%等各功率平台的稳态和瞬态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标准。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后,经过满功率平台57项调试试验,现已顺利完成商运前168小时连续满功率运行考核,完全满足核安全与电力工程启动相关规定要求,机组各项参数正常,系统、设备运行良好,已具备投入商运的条件。

“我们要做的就是安全、安全、更安全。如果核电实现了充分安全,在任何时候不可能发生核事故,那么我相信核能未来的利用,它的领域会更加的广泛。”邢继说。(记者 游笑春)

相关新闻
组图| 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1月27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拍摄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核电机组外景(无人机照片)。   中核集团1月30日宣布,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完成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投入商业运行。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1月30日,工作人员在“华龙一号”核电机...

国之重器!“华龙一号”首堆正式投入商用

福清核电航拍。 福清核电航拍。深色顶为在建的6号机组,旁边为5号机组。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 5号机组核岛走廊。 台海网1月30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APP报道 今日(1月30日),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

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权威快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商运   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我国成为世界为数不多的具备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来源:新华视点 记者:高敬、张华迎、林善传)

“华龙一号”有颗中国“心”

2020年12月26日,第五届“中国制造日”全国主会场活动上,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施红作主旨演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请注意,请注意,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2020年11月27日0时41分,...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发电成功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发电成功!“国家名片”成长的2031个日日夜夜   国之重器,央企创造!11月27日00时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经现场确认,该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