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竹女士作为“围读嘉宾”与演员同台进行围读。张焓薇 摄
“云演出”迭起,文艺院团艺聚云端
福建大剧院“云中剧院”的成功,掀起了全省各地的“云中演出”高潮。
福建京剧院携手福建省歌舞剧院共同开展5场“云中剧院”抖音直播后,自身推出了由省文旅厅主办的“全福游,有全福”《福京有戏》云中剧场京剧直播,并支持节目无限回放。
福建京剧院演出部主任、国家二级演员张飞飞说:“我院参与‘云中剧院’时,内容以京歌和京剧折子戏为主,短小精悍,但未能满足许多戏迷朋友在疫情期间在家‘看大戏’‘过戏瘾’的需求。于是,在观众朋友的强烈支持下,推出《福京有戏》云中剧场京剧直播。”
“这个京剧直播推出以来,每场线上演出点击率均在6万至11万人次之间,这是我们第一次把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于直播现场。”张飞飞介绍。每场演出直播正式开始前半个小时,还将直播镜头聚焦在后台,进行“幕后探班”“演员访谈”“欢乐侃戏”等环节,让观众们多元化了解和欣赏戏曲的魅力。同时,还融入福建各地文化和旅游的讯息,开展线上惠民活动。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3月以来利用多种网络平台积极开展云展播、云直播等线上公益演出活动,截至6月30日,共进行各类线上公益演出活动73场/次,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64490人次,包括新创“福建艺术战‘疫’抗疫作品”10部,开展“全福游,有全福”优秀剧目、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剧目云展播等。
而该院利用院官方抖音号与微博号进行的“全福游有全福丨福建人民艺术剧院·‘艺’出好戏云上剧本围读”直播活动,已直播24场。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杨翔说:“停演不停练,开展线上剧本围读的初衷是想让年轻演员加深对剧本的理解,完成剧目的积累。我们从20多个剧本挑出片段,采取在剧场内进行表演式剧本围读,并配合舞美、灯光等要素和导演的调度,力求让屏幕前的观众有听觉又有视觉享受。”杨翔说,在近期的《办公室的故事》剧本围读中,福建广播中心主持人雨竹女士作为“围读嘉宾”与演员同台进行围读,并邀请两名幸运观众作为“藝席”之地的首席体验官,到现场观看围读表演,与“围读嘉宾”和演员互动,增加观赏性并调动了观众参与的积极性。
各地剧场院线,都相继开发各自的线上剧场。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三明市歌舞团)的“周周有戏看”系列公益演出线上直播也风生水起。该中心于6月6日晚进行的三明城市名片专场演出,通过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广电云”等平台现场直播,线上观演人数达4.08万人次。
▲“全福游,有全福”《福京有戏》云中剧场京剧直播时,后台主持人与观众们积极互动。史秉全 摄
线上演出,能走多远
把剧场从线下搬到线上,前途光明,还是昙花一现?
“观众还是必须回到剧场,跟演员共同呼吸。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戏剧,特别是话剧,更要有现场互动,才可以更准确地刻画人物。”杨翔说。
剧场依然是舞台艺术最根本的生命力,每场演出都是独特不可复制的,线下演艺很难被线上形式完全替代,这几乎是所有演出团体和观众的共识。但是,线上直播的加入,对观、演双方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有好感的全新体验。
孙砾认为,线上演出将会是常态化的存在,线上线下是相互依存、互补的关系。疫情后线上演出不会这么频繁,观众既可走进剧场,也可上线观演。同时,将进行观众调研,探索如何把线上、线下互补结合,发挥好两者的长处。
福建京剧院副院长孙劲梅认为,戏曲线上直播,是戏曲艺术紧跟时代潮流,也是为国粹的传承发扬开辟新空间、培养年轻观众的一次创新和尝试。“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探索和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我们戏曲的空间、平台得到极大延伸,受益的观众激增,我们所能展示的艺术内容也更多元化了。”
她表示,回归到常规化的剧场演出后,还会继续进行“云中剧场”的线上京剧直播,更加深入地对新型的线上传媒途径进行探索并搭建新媒体矩阵,这样的模式不但对国粹京剧的传承发扬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力,也能增加剧院盈利。 (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