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游德馨,1931年2月生,福建罗源人。1948年3月入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福州市区县乡和市直机关工作。1980年任福州市市长。1984年任福建省副省长兼外经贸委主任。1992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任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03年离休。
采访组:邱然 黄珊 陈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3日初访,2020年1月12日核访
采访地点:福州市游德馨家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游老,您好!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在福建省任职,与习近平同志有很多接触,请您先谈谈他在宁德工作的情况,以及他后来到省里工作继续支持宁德发展的情况。
游德馨:1988年6月,宁德地委书记吕居永到省人大工作,组织上调习近平同志到宁德任地委书记。当时,宁德是我们福建九个地市中最贫困的地方,省里期望习近平同志这样年轻有为的干部能够带领宁德干部群众“闯一闯”“冲一冲”,改变宁德的面貌。习近平同志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他上任伊始,就确立了宁德发展的基本思路。他对宁德的干部们讲:“虽然我们现在很穷,但是我们要有‘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弱鸟先飞’的精神。”他还提出“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习近平同志不仅有思路,还有切实的行动。他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为人民群众做了很多好事。
那时,宁德市寿宁县的下党乡还没有通公路,车根本开不进去,只能徒步走两三个钟头的崎岖山路才能走进去。习近平同志先后走进去3次,开展深入调研。他支持下党乡的脱贫工作和建设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习近平同志主政宁德期间,特别支持福(州)温(州)铁路宁德段的建设,组建地区铁路办公室,抽调人员,做好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后来他调到省里工作,仍积极支持福温铁路和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建设。
1982年,福州市首先开通全国第一部市内程控电话。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市话程控化一开始,他率先带领地区邮电局长杨锦炎等同志到福州参观学习并向省里争取项目,抓紧宁德地区的福安、宁德(后改蕉城区)两县程控电话建设,走在全省程控化的前列,大大促进这两县对外的信息交流、生产发展,方便了群众。
离开宁德后,习近平同志还始终记挂着宁德百姓的生活,茅草房户搬迁和连家船民上岸是他到省里工作后开展的。茅草房是贫困农民遭灾或家里极贫,无法建瓦房,只好用茅草搭盖避雨,冬不御寒,夏不消暑。当时宁德地区就有2104户、7701人住茅草房。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听省政协汇报后,即带领有关部门同志到闽东调研,并拨款600万元支持茅草房改造。省委省政府把茅草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财政投入,经省、地、县、乡各级的努力,1997年底茅草房改造与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习近平同志对连家船民上岸工作十分尽力。连家船民是生活在江海边的特殊渔民,无土地、无房屋、无户籍,终年漂泊在海上的破旧渔船里,“讨小海”为生。组织他们上岸要解决土地、住房、路水电配套,还有就业、小孩上学等问题,比解决茅草房还艰巨。省政协宁德地区工委把情况反映到分管扶贫工作的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时,他非常重视,与省委书记陈明义一起批给有关部门办理,省政府下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的通知》。1998年12月1日,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在福安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讲话,要求各级领导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造福工程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会后,他深入移民定居点走家串户,嘘寒问暖了解上岸后船民生活。由财政拨出1477.28万元,民政、水产、水电、教育等厅局及省计委安排950万元,加上省里逐年投入及市县配套资金。经过3年努力,全省新建连家船民新村65个,上岸定居船民4273户,19378人,其中宁德地区占90%,结束了连家船民祖祖辈辈漂泊海上的历史。他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感谢党和政府为民办的这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