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位于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有大量候鸟南来北往或前来越冬、过夏。灵动的身姿、美妙的声音,鸟儿们让福建蓝色的天空更有生机与活力。
泉州“护飞行动”的开展,有效保障了候鸟的顺利迁徙,在社会上形成了浓厚的爱鸟护鸟氛围,同时也震慑了涉及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
秋季是大批候鸟自北往南迁徙越冬的重要季节。10月12日是世界候鸟日。今年10月,又是福建省第二十九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以“保护野生动植物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为主题,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自2016年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每年春季和秋冬季,组织开展保护候鸟志愿者“护飞行动”。凭借“护飞行动”优秀团队,泉州捧回了2018年度“斯巴鲁生态保护先进志愿者团队奖”。近日,记者参与泉州市开展的2019年秋冬季“护飞行动”,见证五所大中小学师生在“保护野生动植物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宣传板上留下“我参与我行动”的签名!三个候鸟迁徙和越冬区的重点乡、村签订了《共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协约》,村民表示要抵制非法猎捕候鸟,摒弃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黑脸琵鹭林清贤 摄
行动起来,保护栗喉蜂虎在我国最北繁殖地
秋高气爽。10月10日,志愿者一行来到晋江市深沪镇科任小学,与陈吟吟校长、学生围坐一起,座谈栗喉蜂虎保护事宜。
吴轲朝,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委员会常务委员,也是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当他介绍“去年学校边崖壁上的栗喉蜂虎超过300只,而今年只有120只左右”时,一名女生急切地问道:“来我们这里的栗喉蜂虎怎么变少了呢?”
吴轲朝说:“栗喉蜂虎的繁殖地点距离村民生活区很近,经常有村民来挖掘土方,原先三处栖息繁殖地现在仅剩两处,因此栗喉蜂虎明显减少了。”
栗喉蜂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鸟”之一,有着热带鸟类羽毛艳丽的特征:喉部是栗红色的,翅膀和背部为绿色,尾翼呈天蓝色,飞行时翅膀下面露出橙黄色的羽毛。栗喉蜂虎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科任村的栗喉蜂虎最早被发现并摄入镜头,是在2017年。发现者是退休职工吴东塔。另一位志愿者曾拍摄到栗喉蜂虎与蛇战斗的镜头。
“来自东南亚的栗喉蜂虎,是金门和厦门高颜值夏候鸟代表,金门有大量的栗喉蜂虎。或许发现科任村生态好,适合觅食繁殖,部分栗喉蜂虎就‘见异思迁’了。”吴东塔说,“科任村,是目前已知的栗喉蜂虎在我国最北的繁殖地。”
2017年以来,吴轲朝、吴东塔、庄招建等志愿者连续三年开展监测栗喉蜂虎行动,有了不少新发现:栗喉蜂虎喜欢在砂质的岩壁上筑巢。一般4月初首批来“踩点”,4月中旬开始成群而来。它们用利爪和长喙筑巢,巢穴深约1米至1.5米。5月初掘好巢穴就开始求偶配对,之后雌鸟在巢里产蛋孵蛋,雄鸟外出捕食养家。7月底幼鸟出穴学飞行和捕食等生存技能。8月中旬就开始向南迁徙过冬。
科任村发现栗喉蜂虎的消息传开了,引来众多“好摄者”。更严重的情况是,当地村民常去挖掘土方。志愿者担忧地说:“前几年石狮市和晋江市东石镇也曾出现过栗喉蜂虎,就因为栖息地没保护好,栗喉蜂虎再也不来了。”
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有些志愿者自掏腰包购买保护物品。志愿者们还与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动管站有关人员来到深沪镇,与镇里一起研究协商栗喉蜂虎栖息繁殖地保护措施。深沪镇政府立即安排资金,建立起保护围栏。
听说来村里的夏候鸟是珍稀的栗喉蜂虎,科任村党支部书记陈煖利说:“栗喉蜂虎能来这里,说明我们村生态环境好。一定要留住这群贵客,希望每年都来我们村里度婚假、生鸟宝宝。”
科任村两委立即行动起来,在距离栗喉蜂虎栖息岩壁数十米的位置堆起了一米高的土方,防止车辆和挖土车进入干扰这些“小精灵”。村里的巡逻队也加强了对此地的巡逻。
为保护这些美丽的鸟类精灵,4月28日,中动协志愿者委员会与科任村签订了《共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协约》,把栗喉蜂虎及其栖息地保护纳入了共建共管的具体内容。
▲栗喉蜂虎在科任村的砂质岩壁上筑巢。吴轲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