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功”提上去,支部才有强大组织力
支部唱主角,必须“唱功”好。
这“唱功”,就是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采访中,不少党员干部坦言:只有把“唱功”提上去,支部在基层工作中才有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问题的“金钥匙”,是党员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支部都用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重要法宝,从严从实开展组织生活,让党员在支部这个“大熔炉”中经受锻造。
记者来到18枚“红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不远处,刚刚平整过的田地一望无垠,这个曾经是“泥巴门,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的贫穷村,如今发展成了美丽的新农村。
今年4月,小岗党性教育馆开馆。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介绍,村党委专门组织“两委”班子与“大包干”带头人等2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大讨论”,回顾历史,聚焦发展。“每个人都要回答好一个问题:小岗要振兴、我该怎么办?讨论后,我们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小岗村乡村振兴方案。”李锦柱说。
农村如此,高校也不例外。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党支部,是一个建在科研团队上的党支部。这里的“三会一课”坚持得十分自觉,有效带动了学风“升级”。支部书记黄茂兴教授说,当时支部召开了组织生活会,研究如何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会上,大家结合实际展开讨论。“我们决定赴福建龙岩进行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历史;还决定把‘如何切实完成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的路径设计和机制建设’作为支部调研的重点课题。”
采访中,也有党员反映:有的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十分套路化,上下一般粗,效果不理想。
福建仙游县鲤城街道木兰社区党支部就找到了教育管理党员的有效办法——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月15日,不必强调,不用通知,社区党员都自觉地来参加主题党日活动。中央和省里政策怎样落地、民生疙瘩怎么解开……答案,全在一个个不起眼的主题党日活动记录本里。依托主题党日活动,木兰社区汇聚起强劲的发展动能。截至目前,这一做法在木兰社区雷打不动坚持了27年,已成为木兰社区党员政治生活的“生物钟”。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宣教室,“每日一讲”健康知识课堂准点开课。把课堂办到病房的刘淑君,是内分泌科护士长,也是护理系统第一党支部书记。为了更好发挥支部作用,她将主题党日活动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将健康课堂办到了社区卫生院。“我们联系业务,都是以支部名义找对方单位支部,效果出奇的好。”刘淑君感慨,支部出面,事半功倍。
在“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福建学习平台,网络直播党课栏目《“章”口就来》广受关注。主播并非专业人士,而是福建龙岩市新罗区西安社区党委书记章联生。“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每期15分钟,用顺口溜、歇后语、山歌民谣等群众语言,宣传红色文化、解读大政方针、交流工作方法……章联生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善讲顺口溜的特长优势,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广受欢迎。
记者采访发现,多地在落实支部“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方面,不仅比以前标准高了、更规范了,而且能以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实,既教育党员也服务群众。
安徽肥西县紫蓬山旅游开发区李陵村曾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原来的支部班子不齐,组织生活也不规范。程国山上任党总支书记后,找准支部存在的薄弱环节,抓实“三会一课”,激发支部精气神。现在,他们每周都组织学习,既学党的理论,也学农技知识,而且从支部抓起,先学深学透,再结合党员群众需求,办各类讲座。打开“李陵村智慧党建”的微信小程序,只要简单注册,就能在线学习党务知识、参加考试,解决了流动党员的学习难问题。
如果说,严格的组织生活让支部政治功能底色更加鲜明,那么,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则让支部唱主角的底气更足。
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曾是贫困村。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个村如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福建第一淘宝村”。沿着蜿蜒的观光大道穿村而行,只见青山环抱,流水淙淙,民居整洁。一派祥和中,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是网络把我们和外面的世界联结在一起。”村支书华锦先一语中的。近几年,培斜村主动顺应潮流,结合产业特点大力发展竹器加工、茶业种植、乡村旅游等。201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近3.2亿元,已变身“造血型”示范村。“培斜有出路,关键在支部。”龙岩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东说。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各地纷纷破题:安徽将村干部报酬跟村级集体经济挂钩,倒逼村干部主动作为;内蒙古土默特左旗黑河村,把目光转向原本荒芜的12亩村集体土地,建成了7座温室大棚,冬枣、西瓜、哈密瓜长势喜人……“村集体有钱,办事更有底气了。”福建武平县委书记陈厦生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讲述一代文豪冯梦龙在福建寿宁为官的故事。 为什么总书记会多次为冯梦龙点赞?冯梦龙究竟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事? “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福建省寿宁县地处闽东。380多年前,一代文豪冯梦龙来到这座偏僻的山城,写下这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