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2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 王永珍 戴艳梅) 从昔日的“对台前线”,到今天的“开放前沿”;从产业基础薄弱的“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到重大产业项目擎起石化、机械、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从无油无气少煤的能源储备“小省”,到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5.5%的清洁能源“大省”……福建经济持续激发新动能,焕发新活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经济发展落后省份,迈入沿海先进行列。2018年,GDP达3.5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2800多倍,从改革开放初的全国第22位跃居第10位,人均GDP超过9万元,居全国第6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宏伟蓝图指引下,福建省委省政府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省GDP从不足2万亿元增加到3.58万亿元,年均增长9.1%,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增速“领跑”东部沿海各省区市;人均GDP从5.3万元增加到9.1万元;千亿产业集群从5个增加到16个。
▲东南航运中心厦门港集装箱码头 林辉 摄
创新发力,传统产业“智造”转型——
以纺织、鞋服、建材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勤练内功,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加速改造提升。去年,全省完成“机器换工”1.9万台套,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项目数量、获得补助资金均居全国前列。
目前,福建正多元赋能传统企业技术创新:依托省技改投资基金,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加大力度落实《福建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实施办法》,全省千家企业近200亿元研发投入获补助;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
转型升级,老树开新花。
靠技术升级,位于莆田的华峰纺织新材料研发出全球唯一的染整核心技术,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阿迪达斯、新百伦、耐克三大品牌认证的面料供应商;
凭不吝投入,安踏打造全行业唯一的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和“脚型”数据库,全球设计中心遍及美日韩,每年占销售成本高达5.8%的科研投入正加速实现产品高端化;
借技改提升,九牧厨卫推进建设智能马桶等现有车间生产线和新建淋浴房智能化数字工厂,不仅实现了非标产品定制化,还能提供“一站式VR体验+管家定制+管家服务”的新型泛家居定制解决方案。
如今,福建传统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和出口基地地位稳固,石材工业产值、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纺织服装拥有泉州、长乐两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纤纱、棉混纺布、锦纶、维纶等产量全国第一;制鞋、工艺美术品、塑料制品、造纸及纸制品、食品等行业规模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