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神灵的随俗避讳
在众多福建“女神”中,海上护航之神妈祖和临水夫人是最有影响的两位。而事实上,除了妈祖神格至高,福建自产神灵在中国神谱中的地位普遍隐而不显。按已故的福建文史大老徐天胎在《福建神道迷信》中所述:《中华道教神相图》将各主要的神分列四层,陈靖姑排在第四层的第五位,在“保生大帝”与“福德正神(土地公、社神)”间,唯称为“三奶夫人”。
就地方俗神而言,这样的排位已属不易。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临水夫人崇拜中‘女神’系列的形成,在全国民间信仰中极具特色”。林秀玉说,清代的临水夫人庙中有36位女性神灵陪侍,民间俗称“三十六宫婆”。她们原为闽江流域各地“女神”,后随陈靖姑信仰的发展,便被纳入她的名下,成为临水夫人手下分掌各项事务的专职“女神”。
临水夫人崇拜有一特征,即陈靖姑为“闽中最典型的母亲神灵”。从民俗考察,道教神祇只在宅厅设龛供祀,一般不设卧室之内。而陈靖姑俗称“房里奶”,卧房里可设置她的神像或神位。每逢年节祭祀,也在房内举行。这一奇特民俗,显示妇婴保护神独享共敬,这是其他诸神所不可企及的。
在医术落后的古代,生产是女性面临的一大生死关,广大妇女殷切盼望有一个专门救助产难的神灵。而在古代中国,妇女产褥被视为污秽之事,产房被视为“晦气”之地。古代男子尽量回避产妇,以免“触霉头”。和人世间一样,众神灵也在回避产妇,没有一个肯屈就这一“不干不净”的神职。于是,闽中妇女出于心理需要,便创造了临水夫人这一救产之神以补缺位,尽管陈靖姑本是一名流产而死的妇女。
范晔《后汉书》尚且将大医家华佗归入《方士列传》,何况“接生婆”这等“不入流”。专司人间生育的“女神”虽贵为神灵,谢肇淛在《五杂俎》中仍讥其同于“里妪村媒之属”。可见在男性眼里,这一神职终归不算“高大上”。那么,陈靖姑信仰之广何以到了后世,反倒跃居众多“男神”之上?
“民间神灵崇拜最大特点就是功能性突出,临水夫人习法行道,能祈雨抗旱、降妖伏魔、斩蛇除害,特别是她以救护妇女生产为主要职责,并把所有儿童都纳入自己的保护伞下。”林秀玉说,临水夫人还是闽中祈嗣之神,而救产、护婴、祈嗣关系万家幸福,因此这位“女神”渐渐为父系社会所接受,最终发展出一个“女神”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