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升级趋势凸显,
网上零售占比提高
众多周知,经济结构调整主要看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数据显示,一季度,福建第三产业达3851.4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半壁江山,这凸显出福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产业中,与老百姓生活最息息相关就是消费品零售。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6.56亿元,同比增长10.8%,与上年全年持平。省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处高级统计师戴斌认为,当前我省社会零售品销售呈现城乡市场差距缩小、绿色消费增长加快等特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从经营地看,一季度,全省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543.56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零售额373.00亿元,增长11.2%,增幅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的差距为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缩小7.3个百分点。
这显示,乡村市场活力正在不断释放。
同时,相比过去更多地在衣食住行上消费,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正日益提升。
从消费形态看,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额3536.68亿元,同比增长11.0%,增幅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餐饮收入379.88亿元,增长9.1%,增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额增幅比餐饮收入高1.9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值看,与绿色消费、智能生活相关的新产品增势迅猛。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同比分别增长215.5%、40.0%、30.1%、29.6%。
升级类商品也增长较快,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7.5%,增幅同比提高33.0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商品增长28.9%,增幅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商品增长23.2%,增幅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
另外,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51.04亿元,同比增长25.8%,比上年全年提高6.3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3.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这说明,网购在人们生活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居民收入、就业、商品房销售……
还有这些数据与你的生活关系密切
消费升级的背后,是收入的提高。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按常住地分,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73元,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32元,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
谈及居民收入时,往往能看到“扣除价格因素”的表述,这就表示物价的高低同样关系到大家的“幸福感”。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据统计,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1-2月扩大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回落0.5个和0.2个百分点。从城乡看,城市和农村均上涨1.3%。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6%,衣着上涨3.1%,居住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交通和通信下降2.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猪肉价格上涨5.0%,鲜菜价格上涨8.6%。
鲜菜居然是涨幅最高的食品,你感受到了吗?
再来看看商品房。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375.33万平方米,增长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全省商品房销售额1503.98亿元,增长6.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0%。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0%。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653.28亿元,增长9.1%。
再来看看就业。
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3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8.6%;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0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36.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7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6.3%。3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73%,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低于4.2%的年度目标控制水平。
省统计局专家点评:总的来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新动能培育较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一季度全省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积极因素逐渐增多,为全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有所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