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面、揉面、炸饼、出锅沥油……这个宁夏回民炸油饼的生活场景,跃然在一副漆画上,生动而传神。创作这幅漆画的是宁夏吴忠市民族书画院院长、吴忠市非遗项目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杨玉英。
这是杨玉英为学习漆画二度来福建,参加“2018年首届农民漆画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农民漆画高级研修班由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办。
杨玉英在创作中。詹托荣摄
再次“闭关”学习,让杨玉英对漆画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将漆艺技法融入农民画中,形成全新的绘画语言,而且创作的农民漆画作品图式感强,这也更加坚定她从事农民漆画创作的决心,“画国画乐我一人,画农民画乐大家,而拓展推动农民漆画,能提高艺术创新和经济价值。”
其实,在2017年5月份,杨玉英就参加了“全国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的学习,至此走进了漆画的“大堂”。在40天的学习后,杨玉英回到家乡华丽转身,创办了“宁夏农民漆画创作第一室”,开始教学员漆画创作。
漆艺是我国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工艺,农民画是最基层的群众艺术创作形式。农民漆画是漆艺和农民画两个非遗项目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探索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福建是中国漆艺术的中心,也是全国漆画艺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介绍说,2016年,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把已实施12年的“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对准遇到困境的农民画群体,尝试用漆画技艺来呈现农民画,从材质、技巧等各个方面整体提升农民画的品质。同年6月,第一期福建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培训班举办,学员作品惊艳亮相,受到各方瞩目。
而闽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以及全国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的规模迅速扩大,学员范围覆盖了文化部命名的26个中国农民画乡,有回、彝、满、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同胞前来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闽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将“闽宁模式”在文化领域进行精准对接,取得了可喜成果。福建一些文创团队为农民画家进行文创设计,选出了有市场前景的农民画家进行签约并购买其版权,让农民画家可以从之后的市场活动中得到分成,真正做到产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