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从这里出去的蔬菜水果都会贴上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可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从而了解到作物的生长地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信息。”4月11日,建瓯市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荣怒看着长势喜人的花菜、黄瓜、火龙果等,高兴地说。
建瓯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县。从田间作物到设施蔬菜,从种植业到养殖业,时下,一场以互联网为主要动力的农业科技浪潮正在建瓯农村大地蓬勃兴起,以智能、精准、科学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
智慧变革力促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掀一场智慧变革。”2013年8月,翠松公司从小松镇定高、湖头等村流转土地1100亩,一期投资4300多万元,新建600亩高标准现代化的温控连栋大棚、3000平方米分拣包装车间、3个容量800吨蔬菜速冻冷藏库,同时建成集生产管理、专家咨询、远程诊断、产品追溯、产品推介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
通过物联网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是翠松发展智慧农业的亮点。“公司在水肥一体化总控室安装了一体化计算机和自动缓冲洗机,然后利用物联网技术控制灌溉和过滤水,调节温水、冷水使用。”派驻企业的科技特派员朱国兴说,总控室不仅和办公室联网控制,还与省农科院联网,让农业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诊断农作物病虫害,并为客户实时提供所定制的大棚蔬菜种植、施肥、除害等现场画面。
“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大、带动能力强,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起到积极作用。”建瓯市副市长黄洪河介绍,近年来,建瓯坚持以科技为引领,高起点、高标准抓好蔬菜温室大棚建设,同时,搞好大棚蔬菜产业的区域布局,培养专业村、特色村,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5.2万亩,蔬菜总产量64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5.5亿元,蔬菜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