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的史料记载了这段历史——陈嘉庚在1921年创办厦大后,1929年遭遇经济危机,他苦撑到1937年,再也无法持续,便将厦大无条件献给国家,交给政府接办。1937年7月,厦大改为国立。
1939年,当时的福建省主席陈仪暗中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建议撤销厦门大学,并将它合并到福州改为福建大学。教育部接受这个建议,报请国民政府行政院等待批准。
1940 年,回国的陈嘉庚在一次国民参政会的茶话会上坦率表明了自己对这事的态度。他说:厦门大学因厦门岛而得名,这里是福建惟一的深水港,也是主要的进出口岸。简单说一句,它是福建的大门,千千万万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侨要经过的大门。厦门大学的校名,同本人的姓名无关,尽管事实上是本人创办这所大学,而且独资维持16年之久,只是因为30年代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了生意,才被迫交给政府。就是这样做,也是无条件的。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或者有什么需要改变厦门大学的校名。
不久,陈嘉庚一行视察长汀时,他慷慨激昂,再次反对拟将厦门大学改为福建大学的建议。他说:我办厦门大学不是为了我个人,若为个人为何不将学校命名为嘉庚大学?若要新办福建大学,为何要把厦门大学名字改掉呢?
由于陈嘉庚的据理力争,迫使国民政府教育部放弃将厦门大学改名为福建大学的打算。厦大终于被保留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