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也是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小康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1997年11月27日在全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规划和建设,处理好四项关系:高起点规划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建新、改旧和整治的关系,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政府引导和发动群众的关系(1997年11月27日在全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针对农村建设中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他要求:要大力组织推广群众创造的清产核资办实体、依靠积累办实体、围绕服务办实体、立足资源办实体、股份合作办实体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壮大集体经济(1996年《全省农村小康建设调研报告》)。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和实践,是对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建设价值的正确认识,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走符合我国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等重大战略问题的先行探索。多年来,福建大力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陆续组织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农村水利“六千”工程、“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和项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省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有安全饮水,3G信号和20M宽带全覆盖,87%的乡镇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系统,65%的行政村采取生活垃圾“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方式,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六、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缩小沿海和山区发展差距,促进沿海和山区协调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然要求”(1998年5月5日在全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针对福建山区沿海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推进山海协作,在发展中努力缩小山区和沿海地区之间差距”(1998年10月29日在中共福建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上的讲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全省的综合实力。习近平同志亲力亲为推动山海协作,成立全省山海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担任召集人,建立全省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制度,并强调“沿海和山区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1999年4月7日在全省山海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他还要求“山区和沿海地区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依靠自身的力量,抢抓发展机遇,加速发展自己”,“形成互帮互补、互促共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1998年5月5日在全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他高度重视东西部合作,1997年4月在宁夏固原考察时指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提出建设闽宁村的设想,建议搞一个试点,打造成具有样板意义的闽宁协作示范村,“鼓励我省企业到宁夏等中西部地区投资兴业,达到‘东西合作,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1998年2月10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体现了站位全局的“一盘棋”发展思想,对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很强指导意义。多年来,福建持续推进山海协作,每年实施一批山海协作重点项目,累计建成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27个,有力地推动沿海地区产业向山区梯度转移,山区劳动力向沿海合理配置,实现了山区与沿海协调发展。闽宁协作开展20多年来,两省区党委政府按照“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构建了以解决贫困人员温饱为重点、以产业协作为基础、互惠互利、联动发展的工作格局,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重大转变,形成的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闽宁模式”,成为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