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18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2017年,在《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的指导下,莆田预计GDP2050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05.2亿元,增长1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4亿元,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325亿元,增长18%……
“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制造业主辅分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莆田传统产业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创建、平台搭建等方式,逆势突围;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投产,实现弯道超车;现代服务业也比翼齐飞,形成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绿色发展的全新格局。
创新驱动“莆田造”走高端
近日,在华峰生态纺织材料产业园经编厂房,多台经编机正在满负荷运转,生产高科技纺织新面料,销售给众多国际一线品牌。这些经编机由华峰公司自主研发,可以独立完成整块鞋面的制造。
华峰生态纺织材料产业园位于莆田秀屿区东峤镇,是一个以纺织新材料加工为主的项目,总投资20亿元,目前已建成16栋厂房。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5万吨高端运动鞋服面料,总产值达50亿元。
制鞋和工艺美术是莆田两大传统优势产业,莆田素有“中国鞋城”“中国古典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乡”之美誉。然而,近年来由于仿效性跟风扩张,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如何摆脱危机?莆田打出行之有效的“创新转型组合拳”。
去年5月,莆田市、荔城区两级政府牵头,由莆田市双驰实业、华峰集团等7家鞋业龙头企业参与,成立莆田市众协联投资公司,抱团搭建鞋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兼具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鞋企提供原材料集中采购、物流配送、集体接单等服务,开展订单质押、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首先是降低了采购成本,每年可节约各项成本3亿元。同时,融资成本由原来的12%到15%之间降至8%左右。”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双驰鞋业公司董事长陈文彪说。
去年12月,莆田发布“莆田好鞋·欧美标准”内容及相关产品评定规则,当地已有10多家鞋企加入其中,共同承诺遵守准入和退出规则,这些企业需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委托权威机构评价,合格后可授权加贴“莆田好鞋”标志,同时,已参与企业的产品实施严格品牌建设维护方案,对监督评价不合格的企业,实施退出机制。
作为莆田工艺美术中的一大特色产业,仙作红木家具同样主动求变。去年12月,在仙游举办的世界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仙作古典家具》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与国际接轨,在国内首次制定;同时,“仙作XIANZUO及图”集体注册商标也对外发布,又多了一张国家级“金名片”。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三福集团董事长黄福华认为,标准化是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培育优秀品牌、支持优秀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除了仙作红木家具,金银珠宝也是莆田工艺美术家族里的一个“骄子”,但一直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去年,莆田市金银珠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李建辉担任组长,借助特色小镇建设契机,积极吸引民资回归,在荔城区埕头村和秀屿区上塘村打造一座“金银谷”,计划用5年时间,使金银珠宝产业达到千亿规模,变成莆田工艺美术的支柱产业。
数据显示,莆田现有七八千家制鞋和工艺美术企业,从业人员达三四十万人,年产值超过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