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化名)连续两周反复发热、寒战、乏力,甚至下肢肌肉疼痛难忍,体温一度飙升至40℃。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却始终找不到病因,他转诊至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才找到病因,并于近日康复出院。
搬运鸡粪导致“Q热”
张师傅是一名果农,前阵子突然连续发热,并伴有寒战、乏力、下肢肌肉疼痛等症状。发热两周后,他不但没有退烧,还出现持续高热,最高体温达40℃。由于就诊当地医院多次未能明确病因,他转诊至第九〇〇医院。
福建省发热学组组长、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内科主任医师李东良通过详细询问职业史,了解到张师傅发病前曾在果园搬运过鸡粪,再结合新型病原体基因检测技术,在张师傅就诊第二天便确诊病情——由鸡粪导致的“Q热”。“Q热”是1937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发热性疾病,由于当时的医生搞不清它的病因,就以疑问的英文(Query)的第一个字母来叫它,即“Q热”。
查明病因后,经过对症治疗,张师傅很快就康复出院。
粪便潜藏“隐形杀手”
李东良主任介绍,“Q热”由贝氏柯克斯体引发,属立克次体家族,可在干燥粪便中存活数月。家畜(牛、羊、禽类)为主要传染源,粪便、胎盘及分泌物含大量病原体。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接触,比如未戴手套处理含菌粪便或土壤,手部沾染后触摸口鼻;二是呼吸道吸入,扬尘中的病原体形成气溶胶,通过空气传播。据《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年数据,畜牧从业者、兽医、屠宰场工人及果园/菜园劳动者为高危群体,基层误诊率高达60%。
据介绍,Q热是一种较为罕见且极易导致误诊的传染病。张师傅之所以中招有三大原因。一是防护缺失:张师傅徒手搬运鸡粪,作业后仅用清水简单冲洗。二是认知盲区:他误以为“动物粪便是天然肥料,不用特别防护”。三是就医延误:初期他自行服用退烧药,未主动告知医生接触史。
李主任特别提醒,“Q热”早期症状与流感、肺炎相似,但伴有特征性剧烈头痛和肝功能异常。接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时,务必详细询问职业暴露史。
此外,对于高危职业者,李主任给出了以下防护建议:
作业中,一定要记得佩戴N95口罩+橡胶手套+防水围裙,避免扬尘吸入;肥料堆积区要远离生活区,发酵处理后再使用;作业后用肥皂水彻底清洁手部、前臂及面部,工作服单独清洗,阳光下暴晒消毒;接触牲畜/肥料后若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并主动说明暴露史,高危职业者可定期进行“Q热”抗体筛查;畜禽粪便存放区加盖防雨布,定期用10%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推广生物安全型肥料处理技术。(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曾芝雨)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