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聚焦  >> 正文

超224万元!男子自买自卖薅运费险!在福州判了!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海峡都市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在网购盛行的时代,为消费者实现“无忧”退货的运费险应运而生,该保险产品理赔更加便捷、智能,促进了网络交易的发展,然而一部分人却薅起了运费险的“羊毛”,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非法理赔运费险进行牟利。近日,福州闽侯县人民检察院公开了一起相关案件。

2020年至2022年9月,陈某某在论坛里了解到可以利用退赔运费险来赚取保险公司的钱,随即“灵机一动”,觉得可以诈骗钱款。按照运费险理赔规则,申请理赔运费险,必须有网购和退货的物流快递信息。于是,为了非法牟利,陈某某决定假戏真做,并对网购交易和申请理赔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将“薅羊毛”的收益最大化。

犯罪嫌疑人陈某某利用其本人以及亲属的身份信息,在“阿里巴巴1688”平台注册多家网店和多个买家账号。在拥有了这些网购账号和网店账号后,陈某某就开始“自买自卖”之路。他用家人的账号在自己的网店购买大件商品,然后发出了一个空包裹,收到货后,再发起退货退款。而在退货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快递员上门取件或者自行寄回。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快递员上门取件,直接线上免运费。但陈某某选择自行寄回,同样退了个空包裹,然后将退货物流单号,填写到退货订单中,最终形成运费险赔付的交易闭环。

此后,陈某某一发不可收拾,用不同网店、账号,频繁进行此类操作。直到2022年9月,阿里巴巴平台在后台巡查时,发现了陈某某及其亲属账号的异常,这件事也因此东窗事发。检察官发现本案涉案金额较大,犯罪嫌疑人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骗取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费险理赔。经司法审计,陈某某及亲属的支付宝账户共收到理赔款金额共计人民币2244350元。最终,犯罪嫌疑人陈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

检察官提醒:在数字化时代,风控技术和法律监管必须双管齐下,才能堵住漏洞,维护公平的交易环境。检察机关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涉电商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协同推进社会治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通讯员 焦莉萍 陈秀 李旖芩)

来源:海峡都市报

相关新闻
刷单、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福建公布一批网络交易典型案例!

刷单、标签不符合规定、价格欺诈……24日,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4年第三批网络交易典型案例。 案例一:周宁县某保健食品经营部刷单炒信被罚 2024年4月,宁德市周宁县市场监管局接举报后查明,周宁县某保健食品经营部自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电商平台网店“某直购”经营中,销售某商品226单,仅2单真实交易,其余224单竟全靠某刷单平台雇人刷单,并编造了用...

网络交易引风波:因不满课程买家建群辱骂卖家被起诉

微信群能够跨越地理界限,让不同地区的朋友得以沟通和交流,但不特定关系人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间属性,市民在微信群中发布侮辱、诽谤、污蔑或者贬损他人的言论,将构成名誉权侵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日前,鲤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在微信群辱骂他人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 原告王某诉称,2023年2月,被告张某通过某网络平台购买了自己售卖的钩针教学课程...

运费险“羊毛”薅不得

当前,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博主教大家薅运费险“羊毛”,即利用运费险存在的漏洞,通过下单再退货,赚取退货快递费与运费险赔偿的差价。如此操作,引发不少争议。   薅运费险“羊毛”的行为,实质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交易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诚信经营的商家利益。长期来看,此类行为或将导致运费险成本上升,而最终产生...

当心网络交易中的消费陷阱

数字化时代,网络平台功能不断交叉,衍生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应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等难点问题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规制,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5月16日,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2)》,指出目前消费维权领域还存在诸多障碍,尤其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平台算法侵权、售后服...

春节假期前六天 银联网络交易额达1.18万亿元

据中国银联介绍,除夕至初五,银联网络交易金额为1.18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9%,创历年新高。   与节日消费密切相关行业的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较快。具体来看,日用百货、大型家电方面,上海、浙江等地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速居全国前列;宾馆住宿方面,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地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五成以上;餐饮方面,浙江、黑龙江和青海等地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