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聚焦  >> 正文

甘肃和政羊、福建政和八闽鸟——带您欣赏古生物化石“世界之最”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兰州2月24日电(记者张智敏、姜克红)作为跨越数千里的地名“孪生”县城,甘肃省和政县与福建省政和县不仅名称相似,两地还都出土过古生物化石。

  古脊椎动物学界专家介绍,福建政和与甘肃和政的化石群分别代表了“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和“新生代哺乳动物辐射”两大关键时期,两地的古生物化石发现共同填补了中国不同地质时期生物群的空白,为研究从恐龙时代到哺乳动物崛起的生命演化链条提供了关键证据。

  奇异福建龙和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大约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东南沿海火山频繁喷发,火山间歇期形成的政和大溪山间湖泊盆地,如同侏罗纪公园里的“生命绿洲”,气候温暖潮湿,湖水清澈,沼泽遍布,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奇异福建龙、政和八闽鸟等动物在此觅食和生活。

  政和八闽鸟标本高清图片局部。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福建开展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工作时,在福建政和晚侏罗世地层发现了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物种属于鸟翼类,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在2023年11月新一轮科学发掘中,在同一地区发现了一件不完整的爬行动物化石。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复和研究分析,确定该化石属于鸟类,并将其命名为“政和八闽鸟”。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700万年前,直立行走的猿人出现。在这之间的漫长岁月里,地球上生活着什么样的生物?

  甘肃和政地区发现的化石,完美填补了这一空白。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临夏盆地,也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区。这里发现的化石分属晚渐新世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新华社发(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供图)

  202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共同发布了和政地区新生代化石十项“世界之最”,如世界上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的聚集地、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独一无二的和政羊等。

  和政羊复原图。新华社发(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供图)

  和政羊虽在个体大小和体态上与现生的羊很接近,但其头骨的构造、角的形态和颈部的特征却与现今生存于北美阿拉斯加的麝牛更接近,是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和政羊是和政地区三趾马动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也是和政地区化石中的标志性物种。

  临夏巨犀复原图。新华社发(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供图)

  巨犀是史上最大陆地哺乳动物,体重可达24吨,站立时肩高5米,头部可伸达7米,主要生活在亚洲,于2100万年前灭绝。相比于巨犀属的其他种,临夏巨犀体型更大,临夏盆地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犀聚集地。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内展陈的铲齿象头骨化石。新华社发(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供图)

  铲齿象是一类现已灭绝的古代象,生存于距今大约1500至1200万年的中中新世,其重量不及巨犀,但也达到了2.5吨,有的还可以达到3吨至3.5吨。目前,一套铲齿象从幼到老的头骨化石,就展陈在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内,其数量多达24具,年龄从三四个月到40多岁不等。

  可以相信,目前两地的发现仍是中国古生物化石的冰山一角,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古生物化石研究成果面世,揭开古老地球更多的奥秘,为人类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厦门海关截获28块古生物化石

台海网12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陈瀚 文/图)昨天,经专业机构鉴定,厦门邮轮港海关在出口包裹中查获的28块“摆件”实际为古生物化石,目前已按规定予以暂扣,待进一步处理。   据介绍,近日,厦门邮轮港海关对一批跨境电商出口包裹进行检查时,发现一票申报品名...

上亿年的“宝贝”没当宝待,有的被烧成了砖头

上亿年的“宝贝”没当宝待,有的被烧成了砖头   贵州古生物化石保护“既缺巧妇又缺米”,专家建议“石旅结合”开展建设性保护   红砖厂旁边裸露的石层里,三叶虫、角石等几亿年前的化石随处可见;路边其貌不扬的小山坡,随手一挖便是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几千件收来的鱼龙、海百合化石堆放在地下室一直没有得到修复,一些化石逐渐风化……   贵州古生物化石资...

4.1亿年前这条鱼,长得咋像古代兵器三叉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学家首次在云南曲靖“古鱼王国”发现了一种生活在4.1亿年前早泥盆世的小鱼——长吻三歧鱼的踪影。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古生物多样性与古环境》上。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盖志琨介绍,长吻三歧...

2.44亿年前的“盘州暴鱼”:“粗犷凌厉”且“凶狠”【组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最近在贵州省盘州市研究发现2.44亿年前一种大型的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化石,命名为“盘州暴鱼”,它代表了疣齿鱼科迄今最古老的化石新证据。   徐光辉研究员向记者展示介绍“盘州暴鱼”化石。 孙自法 摄   徐光辉研究员4月7...

长乐机场海关查获限制性出口古生物化石

台海网10月19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 近日,福州海关所属福州长乐机场海关首次在出口C类快件渠道查获古生物化石。该批化石共1个(2片),经鉴定为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早期满洲鳄头骨化石。  福州长乐机场海关查获古生物化石。福州海关供图   据福州长乐机场海关介绍,福建某公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