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聚焦  >> 正文

​买重疾险患病遭拒赔 法院判决“反转”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州晚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重疾险成为许多人保障健康的选择。然而,部分投保人在患病理赔时遭遇阻碍。近日,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购买重疾险患病后,保险公司以无并发症为由拒绝理赔的纠纷案件。

经鼓楼法院查明,2019年12月,小琪的妈妈吴女士为小琪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保额50万元的重疾险,保险期从2019年12月至2035年12月,该险种涵盖100种重大疾病,其中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但在2022年2月,小琪不幸确诊糖尿病性酮症及1型糖尿病,随后依靠注射胰岛素治疗,产生高额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却以小琪未满足保险合同中1型糖尿病理赔条件为由拒赔。合同规定,需经内分泌专科医生明确诊断且同时出现三种并发症中的一种或以上:①并发增殖性视网膜病变;②并发心脏病变,并须植入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③至少一个脚趾发生坏疽并已达到手术切除指征。吴女士因此起诉,要求保险公司赔付50万元保险金。

鼓楼法院审理认为,保险合同中对1型糖尿病理赔需同时满足特定病变、治疗手段和方式等条件的限定解释,不符合相关规定。该规定指出,保险公司拟定医疗保险产品条款,不得设置不合理或违背一般医学标准的给付条件,疾病诊断标准应符合通行医学诊断标准。案涉条款扰乱了当事人对保险责任涉及疾病状态的正常理解,减少了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的次数和概率,减轻了其责任。

法院认为,此条款属于格式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且涉及免除或减轻保险人责任等与被保险人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保险公司应履行合理提示或说明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订立合同时保险人需在投保单等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说明的条款不产生效力。本案中,保险条款关于疾病释义内容未突出显示,保险公司也无法证明已提醒投保人,因此该条款对吴女士不生效,保险公司需支付50万元保险赔偿金。保险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福州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吴文俊 林倩)

来源:福州晚报

相关新闻
买健康险未告知结节囊肿被拒赔?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5万余元

购买“健康医疗险”时,在投保人未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如实告知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经常以此为由拒赔。对于常见的结节、囊肿等疾病,投保时未告知,保险公司能不能因此拒赔呢?近日,鼓楼法院审结了一起健康保险合同纠纷案件。 2019年11月,张女士体检发现存在卵巢囊实性结节及右卵巢强回声团。由于并无显著症状,张女士未进行手术治疗。 2020年4月,张女士投保了某保险...

62岁老人车祸受伤 保险以超过退休年龄为由拒赔误工费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选择再就业,这些群体受到侵害能否主张误工费赔偿?泉港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给予了肯定答案。 案情:老人车祸受损 保险拒赔偿误工费 2022年10月,在泉港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日,朱某驾驶车辆与陈某(事发时已62周岁)驾驶的普通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陈某受伤及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陈某被送至医院治疗,经诊断为腰椎...

2022年理赔服务数据出炉:国寿、平安日均赔付超亿元 重疾险居赔付额榜首

记者 冷翠华   人身险公司陆续披露2022年理赔服务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下简称“国寿寿险”)和平安人寿日均赔款均超过1亿元。同时,各险企理赔年报显示,重疾险理赔仍然是件数占比不高但理赔金额最高的险种,从重疾险保额来看,15万元以下的保单占比很高,尚不能满足重大疾病的治疗、康复以及收入损失补偿需求。   理赔是保险保障作用的直...

新冠阳了,保险公司拒赔?国寿回应

12月15日,话题“网曝中国人寿新冠保险阳了却不理赔”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有网友反映“买了中国人寿新冠保险,现在阳了,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中国银行保险报》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获悉,该公司第一时间针对此事展开了调查核实。该客户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多个产品...

2022年保险业开门红调查:储蓄型产品受热捧 重疾险仍难回暖

    保险业开门红战事正酣,而且,这场角逐将持续到3月底。     从一线保险营销员的反馈来看,今年人身险开门红期间,个代渠道储蓄型产品受热捧程度超预期,“大单很多”。同时,银保渠道推动力度也很大,预计业绩较好。而重疾险仍然处于低迷期,预计保障型产品业绩较差。     业界分析人士普遍对预判保险业开门红业绩持谨慎态度。第一,去年开门红期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