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校和理工类学科与产业结合最紧密,是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11月22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福建省加强理工类高校建设、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关情况。
据介绍,近五年,福建省高校年均向经济社会输送理工类毕业生15.1万名,其中研究生1万名、本科生5.5万名、高职生8.6万名。目前,全省有6个理工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2个理工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坚持内强外引,理工类高校强起来了
福建省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推动一批理工类高校和以理工类人才培养为主的综合类高校争先进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及其7个学科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理工类学科6个、占比85.7%,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国内排名逐步提升。
全省现有理工类高校27所、以理工类人才培养为主的综合类高校20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3.4%。理工类高校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服务支撑力实现新跃升。
强化统筹,理工类学科专业优起来了
福建省引导高校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构建紧密贴合福建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学科专业体系。扩大理工类学科专业培养规模,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梳理急需紧缺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目录,并纳入“正面清单”予以优先支持增设,“一校一案”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理工类学科专业占比,目前全省高校共开设理工类博士点66个、硕士点188个、本科专业点809个,分别比2020年增长27%、25%、11%。
目前,全省有6个理工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2个理工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比2020年分别增加4个、34个。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8个理工类学科进入A类行列,比上一轮增加5个。有6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2020年增加23个。
揭榜挂帅,科研创新水平高起来了
据悉,近五年,福建省高校年均向经济社会输送理工类毕业生15.1万名,其中研究生1万名、本科生5.5万名、高职生8.6万名,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福建省集聚理工类高校、学科、平台、人才等力量,有组织加强科研攻关,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驱动引擎。近三年来,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省总数85%、省科学技术奖占总数50%以上。高校主持或参与的7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1999年党和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福建省高校获奖数最高的一届。
下一步,福建省将加快推进理工类高校发展,建设教育强省,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福州新闻网 记者 朱丽萍/文 郑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