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凉快几天,“秋老虎”又如期而至,泉州的酷热又“返场”了,不光人扛不住,连手机也扛不住。近日,不少网友给“冬枣”官微留言表示,高温天气下手机因温度过高频频出状况,“手机烫到死机了”“在太阳底下发了会呆,那手机烫得可以煎鸡蛋”。也有网友晒出给手机散热降温的办法,其中提到了散热器。散热器好不好用?是不是智商税?
市场:手机散热器热销 甚至声称“可结冰”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手机配件商店,发现里面的散热器琳琅满目,有风冷、半导体和液冷散热器,价格在10元到200多元之间。“最近几个月,我们的手机散热器销量确实有所增长,尤其是进入夏季之后。”店铺老板介绍,顾客反馈大多数是正面的,他们觉得使用散热器之后,手机运行更加流畅了。
记者在几家电商平台上搜索“手机散热器”,跳出成千上万个商品页面,相关产品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些产品大多以“快速降温”“持久有效”“安全无损”等作为宣传卖点,有的甚至直接以“可结冰”的宣传语来吸引消费者购买。
记者向商店客服了解他们销售的手机散热器及其效果。“手机散热器的销量一直不错,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需求更为旺盛。”客服表示,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半导体散热器,采用类似于冰箱的制冷原理。这种类型的散热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因为它能显著降低手机表面的温度。当记者询问其产品是否“可结冰”时,客服发了他们店家的测试视频,只见商家在散热器上滴了几滴水,没过几分钟,散热器上确实结冰了。记者翻看了售后评价,不少消费者都晒出了结冰的图片,但也有消费者“吐槽”因降温速度过快导致手机与制冷面之间产生冷凝水。
市民:降温神器受关注 实际效果存疑虑
在街头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都对手机散热器表示关注,他们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尤其是在玩游戏、看视频等高负荷场景下,手机发热问题十分明显,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使用。
“00后”小李是一名热衷于手游的年轻人,分享了他的体验:“我之前买过一个手机散热背夹,感觉还是挺有用的。以前手机温度经常飙升到很高,有时候甚至会自动关机,用了散热器之后效果很明显,特别是在玩大型手游的时候,手机不会像以前那样烫手。”
市民陆先生则表示,他曾购买过一款手机散热背夹,使用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我觉得这款产品对我的手机来说没啥用,而且携带不便,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我更关心这些降温产品是否会对手机造成损害。毕竟,手机是日常使用的重要工具,不能轻易冒险。”市民高女士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虽然市民对手机散热器的需求旺盛,但对产品的实际效果和安全性仍心存疑虑。许多市民表示,在购买这类产品时,会优先考虑产品的口碑和品牌信誉。
专家:散热器并非万能 用户需理性对待
为了进一步了解手机散热器的真实效果,记者采访了一名资深手机维修技术专家杨师傅。他表示,手机散热器确实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并非万能。“现在市面上的散热器主要有风冷、半导体、液冷等几类,相互组合效果会更好。”
杨师傅分析称,手机发热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处理器性能不足,导致手机在高负荷运行时发热;二是手机散热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热量无法及时散发;三是手机系统优化不到位,导致手机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
针对这三个原因,杨师傅表示,手机散热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热问题。
杨师傅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散热器时,应先了解自己的手机发热原因,然后选择合适的产品。“首先,应该理性看待降温产品。消费者在购买降温产品时,应保持理性态度,不要盲目追求快速降温效果。同时,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口碑,避免购买到劣质产品。”他说,其次需注重手机日常保养。手机发热问题往往与日常使用习惯有关。因此,消费者应注意手机的日常保养,如避免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定期清理手机内部垃圾等。此外,应及时寻求专业维修。如果手机出现严重的发热问题,消费者应及时寻求专业维修服务,以免对手机造成进一步损害。(融媒体记者 苏玮杰 文\图)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