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江50岁的王大姐进食隔夜冰西瓜后,连续腹泻了4天,每天排出大量墨绿色水样便。送到医院时,她已严重休克,高烧超过40度,经过抢救才脱险。
当时,王大姐被送到福建医大附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迅速对她采取液体复苏、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才控制住病情,避免她出现进一步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情稳定后,王大姐转回普通病房。检验结果回报,证实是沙门氏菌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和脓毒血症。
“冰箱冷藏环境下,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道沙门氏菌等嗜冷菌仍可能大量繁殖。”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卓惠长介绍,如果这些细菌随食物进入胃肠道,就可能引起炎症,导致人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俗称“冰箱病”。
避免“冰箱病”,建议做到以下六点:
1.每1至2周,清理一次冰箱,擦拭内壁、隔板和抽屉,去除污渍和异味;
2.食物放入冰箱前应妥善包装,防止水分流失和细菌侵入;
3.定期清理冰箱里的过期或变质食物;
4.冰箱存放食物不要过满,保证冷空气流通,维持良好的制冷效果;
5.冰箱结霜较厚时,及时除霜,以提高制冷效率和保持卫生;
6.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尤其是熟食,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水源,比如生冷、未煮熟或在冰箱中放置过久的肉类、海鲜、蔬果;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定期对餐具和厨具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蔡一苇)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