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9时30分,三明市沙县区富口镇政府会议室,伴随一阵热烈的掌声,来自富口镇荷山村的村民代表拿到了中竹(福建)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制发的竹票。据介绍,这是全国范围内发放的首批竹票,共涉及荷山村46户竹农的2000亩竹林。这也是三明市继林票、碳票、生态票之后,向林改“深水区”挺进的又一次大胆探索。
竹票
竹票是将低效竹林经营权向国有林业企业流转后,为林权所有者制发的收益权凭证。竹票背面印有持有人姓名、竹林经营权流转面积、收益标准等信息。此次制发的竹票涉及的竹林位于荷山村横历山场,按照期限20年、每年每亩73元的费用流转给中竹公司。中竹公司将进一步盘活竹林资源,把母公司青山纸业的产业优势与富口镇毛竹资源优势有效结合,通过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多方共赢。
“沙县区竹业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超过50万亩。竹制品制造被省工信厅确定为沙县区重点产业链之一,发展空间广阔。”三明市沙县区林业局局长黄长春介绍,近年来,当地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为解决竹林经营劳动力短缺,农民经营竹山积极性不高,竹林失管、抛荒较多的问题,沙县区积极探索竹林经营权流转路径,创新推出“村企联建·农竹联营”(双联)模式,引导农民以竹山入股、托管、租赁等方式开展竹山经营权流转,并为村企牵线搭桥,促进竹林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68岁的荷山村村民卢伯有拿到编号为“002”的竹票后,开心不已。“年轻人外出务工,我们老人没办法管理竹林。虫害很多,雇人管理又不划算,很多时候没有收益。”卢伯有说,现在有了竹票在手,按照村委会测算,每人每年可以领到800多元。“坐在家里就能数钱了。”
“通过发放竹票,竹林流转的租金让农民有稳定收益;国企雇佣本地劳动力参与管护,让农民获得薪金;依托国企发展二产,建立小微竹产业园,村集体以土地或资金方式入股,获得股金,增加收益。”富口镇党委书记朱晨燕告诉记者,“竹改”带来的“三金”效益,让竹农和村集体实现双增收。
“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大胆尝试。今后,我们要做好服务保障,在补齐竹产业链短板上做文章,以发行竹票为契机,不断探索‘企业+村+农户’竹产业链的生态产业价值转化路径,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沙县区分管农林工作的副区长邓秋萍说。
当日,沙县农商银行同步举行“福竹贷”授信仪式。据介绍,凭借手上的竹票,竹农可获得20万元的低息贷款。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