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 新华社
▲位于漳州开发区汤洋工业园区的试验基地
▲科研人员在模拟不同火源类型的真实火灾场景
台海网7月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王龙祥)隧道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这一世界级安防技术难题被我国工程技术专家攻克了。近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导报记者从漳州开发区获悉,被喻为“水下动脉”的深中隧道位于水下40米深处,其防灾救援技术体系是在漳州开发区孕育成熟的,并创下了多项安防世界纪录。
据了解,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其中的深中隧道为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该隧道每天通车量有望达10万辆次,隧道的防火防灾救援技术体系,成了难题。
为破解这一世界难题,上百位科研精英聚集漳州开发区,对“沉管隧道通风、排烟及防灾救援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他们在漳州开发区汤洋工业园区构建了一个深中隧道的仿真模型,力求实现安防技术自主创新的新突破。
7年来,科研人员通过上百次不同火源类型的真实火灾现场场景及人员疏散逃生试验,摸清了沉管隧道火灾的特性和规律,积累了大量数据。
基于这些关键数据,科研团队接连攻克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在海底沉管隧道火灾防治方面的多项技术空白。
在漳州开发区孕育成熟的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攻克了“水下动脉”世界级安防难题,为世界同类超级交通工程的火灾应急科技水平提升贡献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