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话》词典
法国时间5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之前,两国元首夫妇互赠礼品。
互赠的礼物中有两本书,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学习语言的“钥匙”——词典。习近平主席送的,是一本1963年版的《简明法汉词典》;马克龙总统送的,是一本1742年出版的《汉法词典》。
马克龙总统介绍,《汉法词典》的编写花了38年的时间,参与编写的还有一位中国人,他来自福建。
这位福建人是谁?为何能参与编写数百年前出版的《汉法词典》?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黄嘉略,揭开一段最早的法国汉学史。“黄嘉略”这个名字相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较为陌生的,但就是这样一位鲜为人知的人物,在18世纪的法国完成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是用法文编写汉语语法的第一人,也是用法文编纂汉语字典的第一人,还是将中国小说译成法文的第一人……
“小人物”蕴藏“大能量”
1679年,黄嘉略生于福建莆田,从小跟随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学习拉丁文。
1702年,黄嘉略随法国传教士抵达欧洲,而后长居法国巴黎。当时的法国流行“中国热”,自上而下都对中国兴趣盎然,法国皇家学术总监比尼昂聘请黄嘉略担任王室中文翻译,兼管皇家图书馆中文书籍的整理编目工作。
从1711年开始,黄嘉略遵从比尼昂的指示,开始编写《汉语字典》和《汉语语法》。如今的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东方部,还收藏着黄嘉略所编写但最终未能完成的《汉语字典》手稿,这部字典开创性地把部首检字法引入法国,解决了法国人无法按照汉字读音检索的困难。
在编写字典的同期,《汉语语法》一书亦在两位法国学者弗雷莱和傅尔蒙的协助下紧密编著,二人后来均成为早期法国汉学的开创者。
《中国官话》词典的前世今生
1716年,黄嘉略英年早逝,只留下一批未完成的手稿和中文书籍。法国皇室对黄嘉略遗下的文稿很重视,比尼昂专门写了一封文书交代黄嘉略的遗物安排,当中不少手稿最终由傅尔蒙接手。
得益于黄嘉略对中文语法、中国文化的深入解读,在黄嘉略去世26年后的1742年,《中国官话》终于在法国巴黎面世。
这部耗时30多年的汉语拉丁语词典,比世界上第一部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华英字典》还早了70多年,为欧洲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也成为了中法之间交流的一段佳话。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挚友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黄嘉略还经常接待法国学者们的来访,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比黄嘉略年轻10岁,孟德斯鸠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拜访了黄嘉略七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黄嘉略为孟德斯鸠介绍了中国古代信仰,分析了中国人的性格,介绍了中国的司法和科举制度。
后来,孟德斯鸠将他与黄嘉略的谈话内容整理为三次记录,装订成册,冠名为《关于中国问题与黄先生的对话》。其著作《波斯人信札》中至少有五处直接取材于他们的谈话,《论法的精神》中有六处直接引用了他们的谈话内容,足以见黄嘉略这位中法文化交流先驱对孟德斯鸠影响之深远。
穿越百年时光,越过山和大海,这些泛黄的纸张、隽永的墨迹,无声流淌着文明星河的赓续。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的友谊之花,盛开在这个初夏。
来源:福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