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聚焦  >> 正文

南平建阳莒口发现一块北宋摩崖石刻,距今950年!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北宋摩崖石刻

近日,南平建阳区莒口镇河坝村佛迹岭发现一块摩崖石刻,经建阳区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初步认为此处摩崖石刻年代为北宋,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

佛迹岭有一座千年古刹圣迹寺,以寺前天然佛足印迹而得名,是唐朝高僧马祖道一卓锡传法之所、福建省禅宗发源之地,也是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打卡点之一。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即将启动运营前夕,莒口镇在此修缮佛迹岭古道时,发现“佛脚印”左下方藏着一块石刻,仅小部分露在地面,并被青苔覆盖,字迹较浅、不易察觉。

佛脚印

经清淤整理后,工作人员发现这处石刻宽度约为0.8米,高度约为1.4米,共刻有五行字。据建阳区博物馆相关人员识别,摩崖石刻中的两位官员分别是北宋年间时任福建文臣提刑的沈公仪、建阳知县梁宗旦。碑文大意是: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辛亥(1071)仲春二月十三日,提点福建刑狱沈公仪游览至佛迹岭,观看了佛脚印,大为惊讶,当场题写了“神迹”二字命名佛脚印,并送给圣迹禅院。陪同的建阳知县梁宗旦就叫工匠将此事刻在石壁上。

建阳区博物馆馆长余贤伟:

沈公仪喜好山水,福州的于山、鼓山的摩崖石刻上,均有沈公仪的题名纪游石刻。至建阳巡视时,顺道游览圣迹寺,建阳知县梁宗旦命工匠刻石以纪游,于是便有了这方北宋提刑官的纪游石刻。此次宋代纪游石刻“重再天日”,与天然“佛迹”及“佛迹岭”石刻相映成趣,为建阳县志中宋代官员的任期提供了断代的依据。

据悉,由于年深日久,岩石开裂,摩崖石刻已有破损。莒口镇目前正积极做好该处摩崖石刻保护工作,对此处进行全面微生物清理和防风化加固保护。建阳区莒口镇党委书记周天翼表示:“我们准备安装天眼监测保护,在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巡查监管的同时,在石刻区域安装网络电子探头,全天候对摩崖石刻周围环境、地质风化、人为活动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监管,防止损害。”

来源:闽北日报

相关新闻
2024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7月在南平举行 组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主题口号

2024年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今年7月在南平市体育中心举行。18日,组委会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大田赛主题口号,征集时间为4月19日至30日。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作为国内高校参加人数最多、参与学校最广的国家级田径赛事,是检阅全国大学生田径训练成果、选拔田径运动人才,促进各地区、各代表队团结奋进、共同发展的全国性盛会。本届锦标赛由中国学生...

南平新大桥北引桥工程加快推进计划国庆前开放通车

18日,笔者在延平区水南街道南平新大桥横排路北引桥工程现场看到,工人正在用水泥进行桥面底部的浇筑工作,引桥已经初见雏形。 南平新大桥是连接新老城区的重要通道,仅横排路、新城、亿发以及东坑、罗源等周边居民就有5万多人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延平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了有效缓解交通高峰时段江滨路的拥堵现象,去年市领...

南平一人入选“典赞·2023科普中国”科普人物

14日,由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技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摄制的“典赞·科普中国”特别节目《为民·创新·启迪——科普中国在行动》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现场揭晓的“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榜单中,由省科协推荐的顺昌县科技特派员、福建省高层次A类人才、教授级高级农经师、第四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高允旺入选年度科普人物。...

“1人救7人,致敬!”追踪 南平各界帮助卢琼英一家

清明节当天,南平42岁逝者张鹏的患癌妻子卢琼英携肾衰竭公公捐出亡夫所有可用器官和组织,实现“1人救7人”的壮举。卢琼英一家近况如何?4月8日记者进行电话回访。 “捐献消息在南平传开后,不少爱心人士来帮助我们。”卢琼英在电话那头说。 记者了解到,这些爱心人士来自社会各界,提供的帮助实实在在:卢琼英住地所属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她申办“低保”;南...

长乐发现“鸢飞鱼跃”摩崖石刻

近日,高校教师高展澍与长乐区朝阳中学历史老师郑巧蓬,在长乐千年古刹当阳寺遗址附近,发现一处“鸢飞鱼跃”摩崖石刻。石刻字迹与唐代韩愈所书“鸢飞鱼跃”高度相似。石刻疑为朱熹临摹韩愈之作所书,但具体作者仍有待考证。 该石刻位于当阳寺遗址附近一处突出的巨石上,每字宽约30厘米,字体飘逸洒脱、别具一格。石刻斑驳,颇有年代感。 长乐当阳寺遗址附近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