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聚焦  >> 正文

男子睡到半夜就“家暴”……医生说出原因,大家都呆了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建卫生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平均发病年龄50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每1000人就有17人罹患帕金森病。据统计,在我国现有患者人数已达到300多万。该病症虽不致命,但会随时间逐渐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男子睡觉“爱打人”被确诊帕金森病

今年68岁的老张是一名退休干部,平时身体硬朗。但从一年前开始,家人渐渐发现他常常面无表情、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同时还双手颤抖、言语不流利。

起初,家人以为是老人上了年纪的缘故,没多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张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差,面容呆滞、起床翻身困难、行走举步维艰。吃饭、穿衣、洗澡、大小便都需要家人催促和帮忙。

一个月前,经朋友推荐,老张来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主任林细康接诊后,检查发现:老张神志清晰,面部表情僵硬,言语含糊不流利。四肢肌张力增高,双手静止性震颤。行走时上肢无摆动且步伐变小,起步和转弯缓慢。

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老张十年前就出现了一个“怪病”:白天一切正常,但一到晚上睡觉就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到下半夜就情绪失控、大喊大叫或发出各种怪叫声,伴随手舞足蹈、拳打脚踢,常常将妻子打伤,甚至有时会把她打下床,自己也因此多次跌落床下。十多年来,他多次因跌倒受伤,而妻子也因此经常鼻青脸肿、身上伤痕累累。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脑电图检查以及头颅核磁共振,结果显示老张患上了帕金森病和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经过抗帕金森病药物和改善睡眠障碍药物治疗,同时配合一系列康复治疗锻炼,病情逐渐好转。现在的老张反应灵敏,活动灵活,双手震颤减轻,夜间睡觉也稳定多了。

睡眠障碍或是帕金森病早期征兆

林细康主任解释,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睡眠经历非快动眼和快动眼两个阶段,快动眼睡眠每90分钟出现一次,伴随着快速眼球运动,此时骨骼肌张力通常被抑制,身体即使做梦时也不会活动。

但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中,患者在梦中的动作(如吵架、打架或被动物袭击)转化为现实动作,不仅可能导致患者自身受伤,还可能伤害与他们同睡的人。这种障碍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常见,特别是男性,还可能增加患上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林细康主任表示,虽然帕金森病目前无法被根治,但是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手术治疗: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和神经核毁损术,最佳手术时机为确诊后4—5年。

康复治疗:改善功能障碍和提高自理能力。

神经调控治疗:如经颅磁刺激技术,尤其对于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效果显著。

中医特色治疗:如针刺、推拿、耳针等,对多种症状都有独特疗效。

来源:福建卫生报

相关新闻
以色列开发出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新方法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新方法,其观测大脑深处纹状体微结构的灵敏度比常见的核磁共振更高。   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发表论文说,借助一种称为定量核磁共振(qMRI)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激发能量拍摄下多张核磁共振图像,可使对纹状体微结构的探测达到较高灵敏度。研究人员解释,这正如在不同颜色的灯光下给同一个对...

中加学者携手构建新型动物模型 可助制定帕金森病防治策略

该新型动物模型不可以成功模拟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向帕金森样表型转归进展的完整病理生理过程。研究示意图   中新网上海11月20日电 中国和加拿大学者携手历经三年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揭示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发生的病因和发生机...

65岁依伯饭菜烧糊闻不出?一查竟是这个病

台海网4月15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今年65岁的陈依伯30岁时嗅觉减退,50多岁时饭菜烧糊已闻不出,他一直以为是鼻炎作祟,近日在义诊活动中,医师告诉他:“快点治疗,你患上帕金森病了。”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省立医院、协和医院、附一医院等多家医院举行了义诊活动,现场发现不少帕金森患者。附一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提醒,除了手抖等症状外,嗅觉减退也是帕金森...

帕金森病不是老人病 台大医院最年轻患者仅18岁

全台湾65岁以上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帕金森病,罹病人数在所有神经病变疾病仅次于失智症,尤其帕金森病并非年长者的专利,门诊患者约有2成年轻型帕金森病,最近台大医院出现最年轻发病的病例仅有18岁。   据报道,台湾约有4万名帕金森患者,病患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实际了解疾病的人少之又少。台大医院帕金森症暨动作障碍中心的最新调查发现,逾9成民众不清楚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