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聚焦  >> 正文

“神话之鸟”创造“神话” 中华凤头燕鸥突破200只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州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21—2023年闽江河口湿地中华凤头燕鸥调查记录在会上发布。记者 郑帅 摄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福建是中华凤头燕鸥的‘求偶场所’,马祖则是它们的‘新房’,两岸一直以来密不可分,携手保护‘神话之鸟’至关重要。”台北市野鸟学会代理副总干事蒋功国感慨地说。

25日,2023年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暨海峡两岸生态保护融合发展专题培训活动,在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举办。现场,来自福建、浙江、山东、台湾以及韩国的鸟类保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保护中华凤头燕鸥建言献策。

“多年监测、调研证明,福建和台湾的中华凤头燕鸥属同一种群。”福建省观鸟协会理事陈劼介绍,每年夏季,中华凤头燕鸥往返于福州和马祖,在马祖的无人岛礁营巢繁殖,在闽江河口湿地求偶、戏水等,完成求偶、交配、孵卵、育雏的繁殖过程。

“尤其是在台北鸟会的协助下,我们发现连江四姆屿成为‘新产房’的更多可能性。近两年来,通过燕鸥模型和鸣叫声等社群招引手段,四姆屿已成功地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在此繁育。”陈劼说。

这一过程,也得到了台湾研究团队的卫星追踪证实。台湾大学博士后洪崇航分享了马祖列岛燕鸥保护区燕鸥追踪与环志研究成果,并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会,将各地资料汇总在一起,共同建立更为完备的中华凤头燕鸥资料库,为更好地保护“神话之鸟”筑牢根基。

据了解,自2009年起,两岸便开展了长达15年的保护合作行动,两地每年轮流举办中华凤头燕鸥保育研讨会,协同开展资源调查、技术共享,积极开展种群保护和恢复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流会接近尾声之际,现场发布了一组令在座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的数据:经过多地汇总统计,2023年,预计全球中华凤头燕鸥数量为221只,其中成鸟176只,幼鸟45只。

“这是海峡两岸多年来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表示,从最初监测的不到50只,到如今突破200只,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神话之鸟”正自在地飞翔于海峡两岸之间。

与此同时,钱法文还表示,虽然中华凤头燕鸥数量正在持续增加,但作为极危物种,保护任务依旧艰巨。“希望有朝一日,通过代代接力,中华凤头燕鸥能正式退出极危物种行列,创造出又一个‘神话’。”(记者 蓝瑜萍)

来源:福州日报

相关新闻
闽江河口湿地监测到40多只东方白鹳 鸟界国宝数量创新高

近日,闽江河口湿地智慧监测平台在开展日常监测时,记录到4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创下该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镜头下,数只东方白鹳悠然地在水中觅食、嬉戏,或展翅低飞、或自在踱步,标志性的长喙、黑羽格外夺目,其优雅轻盈的姿态与天空、水色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濒危物种,东方白鹳堪称鸟界国宝,全球种群总...

闽江河口湿地迎“新客”,这场珍稀鸟类聚会真热闹!

随着新一轮冷空气南下,福州开启“速冻”模式。与冷空气一同到来的,还有大批从北方飞来越冬的候鸟。 大批候鸟飞来闽江河口湿地过冬 在闽江河口湿地,陆续出现了黑脸琵鹭、凤头麦鸡、鸿雁、小天鹅等珍稀候鸟的身影,它们或成群结队或孤鹜独飞,让冬日的湿地生机勃勃、野趣盎然。 “贵客”勺嘴鹬与“稀客”白鹤齐至 今年,最先抵达的“客人”是鸻鹬,雁鸭类冬候鸟则紧...

闽江河口湿地划出“静音区”护航候鸟迁徙

这阵子,长乐闽江河口湿地又热闹起来了。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这里的最佳观鸟季,近期,长乐区林业局划出“静音区”护航候鸟迁徙。 一群鸟飞越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滩(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为保...

福州“一秒入冬” 冬候鸟陆续飞抵闽江河口湿地

13日一早,市民脱了夏装,穿上厚外套,让人感觉福州“一秒入冬”。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受冷空气影响,福州气温继续下滑,13日早晨最低气温创下半年新低。 黑腹滨鹬成群飞抵闽江河口湿地。记者 雷岩平 摄 市气象部门介绍,眼下,影响我国的这股较强冷空气继续南下“发威”,降温...

福州一区发布公告:严禁!

闽江河口湿地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驿站,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大批的迁徙候鸟在此停歇,是最佳的观鸟季节。 福州闽江河口湿地。高川/摄 为了保障候鸟迁徙安全,11月7日,福州市长乐区林业局发布公告,将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长乐区范围内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列为野生动物迁徙通道范围。 01划出野生动物迁徙通道范围 公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