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还有低龄化趋势,已成为现代病病种中的第二大杀手。记者日前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了解到,今年以来新收治糖尿病患儿近60例,最小为1周岁8个月。新确诊“小糖人”中,九成为1型糖尿病,多数发病时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生提醒家长,需重视糖尿病的发病征兆,对容易和1型糖尿病混淆的罕见单基因糖尿病要予以重视,尽早诊断。
女童频繁夜尿越吃越瘦
竟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日前,5岁女童小雅(化名)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一天一夜后才转危为安,她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
据了解,小雅前段时间突然胃口大好,食欲大增,家人为此感到欣喜。奇怪的是,小雅饮水量和尿量明显增多,夜里频繁上厕所,有时一晚要起来五六趟。之后她不时腹痛,精神差,妈妈以为孩子胃肠道出问题,到诊所开药吃情况也不见好转。
医生发现小雅精神倦怠,伴气喘表现,凑近一闻,孩子呼吸中有一股“烂苹果味”,指血糖高到测不出来。正常血糖值应低于11.1mmol/L,小雅的血糖经检测高达38mmol/L,小便尿糖、尿酮体明显增多,医生诊断她为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随后将她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所幸救治及时,小雅已经脱险。
男孩患罕见基因型糖尿病
进行基因检测才明确诊断
日前,8岁男孩小斌(化名)在抽血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值为6.2mmol/L,略高于正常空腹血糖值(应小于5.6mmol/L)。
小斌的外婆有糖尿病,妈妈的血糖值也高,通过基因检测,小斌被发现患有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庆幸的是,确诊后该型糖尿病无需药物治疗,大多数可通过单纯饮食、运动来控制血糖,很少会出现远期并发症。
袁医生介绍,单基因糖尿病是一类少见的糖尿病。“单基因糖尿病发病年龄较早,经常容易与T1DM混淆。”她建议,对于发病特征人群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明确诊断,减少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
【医生提醒】
呼气有烂苹果味要留心
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袁医生介绍,今年以来该院内分泌科新收治的糖尿病患儿中,大部分为1型糖尿病(T1DM),它是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该病约占儿童所有类型糖尿病总数的90%。
“1型糖尿病发病有明显低龄化趋势。”袁医生指出,T1DM起病较急,早期患者多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症状。而这些表现在部分家长眼里是孩子饭量大了、长个子了,未加重视。
T1DM没有尽早干预诱发酮症酸中毒的概率为15%到75%。酸中毒失代偿后,患儿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口唇樱红,孩子呼气时会有一股烂苹果味,为丙酮。发病后期还会失水加重,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严重者会有意识障碍加重,出现昏迷等。
袁医生提醒,对于多饮、多尿,精神反应下降儿童,需尽早就诊,明确诊断。长期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需要通过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来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的发生。(记者 许奕梅 实习生 许树泉 通讯员 何毓慧)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