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一口提神醒脑,吸两口神清气爽。”继萝卜刀之后,近期,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东西在国内部分城市中小学学生中流行开来。天津两名小学生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超市,要求老板进货,并称这种东西“倍儿上瘾”。福州的中小学周边是否有此类产品?海都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走访:一校外小店拿此抽奖 多数校园周边未见
10日上午,记者分别前往钱塘小学、榕博小学、台江第四小学以及屏东中学、则徐中学、福州第四中学等多所学校,均未发现售卖“鼻吸能量棒”。值得注意的是,在则徐中学外的一家小卖铺,记者看到一个奖品为“鼻吸能量棒”的抽奖游戏。
店家告诉记者,店铺不单独售卖“鼻吸能量棒”,但是可以通过名为“酱香拿铁 洞洞乐”的纸盒游戏抽奖获得。据店家介绍,该游戏共有80个纸洞,每支付1元就可戳破一个纸洞,并获得相应奖励,其中最大的奖品就是放在纸盒顶部的“鼻吸能量棒”。“只要戳破的洞里写着能量棒,那就中奖了。”
记者尝试抽了3次,均未抽中“鼻吸能量棒”。采访中,大部分学生表示,“鼻吸能量棒”尚不流行,所以不太了解。也有个别学生说,“有闻过,没有‘上瘾’的感觉,就是凉凉的。”
记者检索上述店铺中“鼻吸能量棒”的品牌“HANBOLI韩泊莉”,发现该商品销售公司为惠州市爱丽雅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记者致电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产品没有毒也不会上瘾,主要成分就是薄荷和冰片,目前已经接受缉毒大队的检查,也向市场监管局和药监局提交了相关说明。
线上:部分店铺销量可观 商家称“安全无毒”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店铺在售“鼻吸能量棒”,价格从几元至十几元不等,还有“西瓜味”“山茶味”“西柚味”等多种气味可选,有些产品还加入了多种烈酒成分,以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中,部分店铺销量已达上万件。
商家们在宣传时称,商品安全无毒,是通过薄荷等成分刺激嗅觉,使人感到舒适、清醒,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可在上班、开车、熬夜、上课时使用。
大部分消费者对此类商品的评价都是“吸一口凉凉的”“很提神”。但也有部分消费者说,“特别困的时候闻一下有一点作用,但是有点鸡肋。”
医生:“鼻吸”有风险 或含有害成分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执行主任焦宇表示,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这种行为是完全不正确的,对此表示极力反对。
“鼻腔具有呼吸、过滤、净化空气、空气加温和嗅觉等多种生理功能,鼻腔黏膜是呼吸道的第一道屏障,非常柔软脆弱,尤其是儿童的鼻黏膜。生活中,不应该随便往鼻孔里塞东西。”焦宇说,随意往鼻孔里塞东西,操作不当便会导致鼻腔黏膜的机械性损伤,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而吸入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等不明物质,可能还会引起鼻腔、鼻窦、气管和肺部感染,甚至可能造成嗅觉神经损伤,有毒有害物质经过鼻腔黏膜吸收会进入体内,不排除有侵袭心肺、肝脏、大脑、造血系统等全身性风险。
焦医生还提到,风靡中小学的“鼻吸”中的薄荷、冰片成分均属于药物,在没有充分临床安全性试验的情况下,商家随意使用也具有极大风险性。此外,针对网络上孩子对“鼻吸”可能会产生依赖的观点,焦医生认为,里面不排除含有一些可能造成“成瘾性”的未知成分,而这些成分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提醒:应提高警惕 加强校园周边监管
记者看到,不少省市禁毒办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发出提示,针对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群体,“鼻吸上瘾”这个行为,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孩童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们更易落入涉毒陷阱。
面对“鼻吸能量棒”造成的危害,部分城市的消协也表示,家长和孩子应提高警惕,同时建议相关部门介入,加强校园周边监管,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一方面杜绝学校内部的“鼻吸能量棒”的销售渠道,严禁“鼻吸能量棒”入校;另一方面,也可安装一些校园标识牌,宣传“鼻吸能量棒”的危害,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鼻吸能量棒”上瘾后危害的认知。
来源:智慧海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