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聚焦  >> 正文

圣杯屿元代沉船考古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盛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700多年前,一艘满载龙泉青瓷的元代海船在驶向海外、途经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时意外沉没。直到近日,这艘沉船的全部面貌才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水下考古队员们一年多来的发掘,还原了这段传奇的“海丝”历史。

  图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船舱内码放的瓷器。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该沉船是目前发现装载龙泉瓷器最多的一艘沉船,是元代晚期龙泉瓷器外销高峰的典型代表。”在日前召开的关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浩介绍了圣杯屿元代沉船的最新发掘成果。

  考古工作已于今年10月结束。封存数百年的“时光宝盒”被打开,这艘海船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船上有哪些船货,牵动着人们的心弦。

  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洋航线和东洋航线的交汇处,有“处八闽之极地,为漳潮之要冲”之称。周边暗礁丛生,海况复杂,是一处海难多发区。水深约30米处的海底泥沙之下,就是这艘元代海船长眠之地。

  该遗址的发现源于2010年的台风“鲇鱼”,2014年首次确认沉船位置以来先后组织多次水下考古调查。2022年至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

  从去年9月起,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下考古队员在此集结,开启了发掘元代沉船的浩大工程,沉船的全貌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图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第二层船载文物埋藏情况。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起初我们以为沉船只有7个船舱,但随着泥沙清理工作逐渐深入,发现竟然保留有10个船舱,意味着这是一艘较大的海外贸易商船。”作为领队的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梁国庆说,“我们还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了低能见度下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

  考古队首次采用水下摄影拼接,在低能见度海况下获取了沉船遗址的全景高清三维影像。影像中可见,沉船主体区域残存有木质船体,大量船货瓷器成摞码放,按大小、类型包扎,体现出最大限度利用船舱空间的理念。

  据考古发掘汇总,此次出水文物标本约1.72万件,加上前期发现,数量近2万件,主要为龙泉青瓷和陶罐、铅锤、印章等船上生活、航海相关文物。其中龙泉青瓷数量达到1.71万余件,器形包括碗、盘、碟、盏、洗、香炉和高足杯等,年代为元代晚期,是典型的外销瓷。

  在出水瓷器中,不乏带有异域风格的外销瓷。如龙泉大盘,口径35厘米、足径6.2厘米、高4.3厘米,青绿釉泛灰,内壁刻划一圈印花草叶纹,是中国国内比较少见的大容器。

  图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出水的部分瓷器。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刘淼指出,元代以后,瓷器生产更加迎合大众需求。窑厂开始有意识根据海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偏好来生产定制瓷器,如受到海外餐桌习俗影响,因此外销的碗盘形体较为硕大。

  “部分瓷器上还刻有文字,包括用、宝、仁、年等,为研究龙泉瓷外销提供了重要材料。”陈浩说,这些实物也印证了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鼓励海外贸易的政权,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在元代尤为繁盛。

  在发掘过程中,一个船体结构的发现也让考古队员们激动不已。船体保留的舭龙骨是中国目前仅存的考古实物,该技术为改善船只航海性能、保证航海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据苏联学者研究,西方在19世纪初才开始使用该技术。而圣杯屿沉船舭龙骨的应用远早于西方,被誉为中国先民对世界航海事业的重大贡献之一。

  专家认为,圣杯屿元代沉船的发现与发掘,填补了中国古代瓷器外销链条中国内运输的重要环节。结合温州朔门古港的考古发现,以及出水瓷器组合与东南亚的考古发现相似度较高,专家推测该沉船可能是从温州港出海前往东南亚的民间贸易商船。

  “圣杯屿元代沉船发掘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让大众亲眼见证中国在元代晚期龙泉青瓷外销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盛景。”梁国庆说。 (记者 邓倩倩)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再添实证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三个重大水下考古项目情况。其中,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为漳州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段和节点再添实证。   漳州圣杯屿沉船为元代晚期从事龙泉青瓷海外贸易的一艘商船,是我国目前出水龙泉瓷器最多的一艘沉船。沉船遗址位于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东南部古雷半岛东侧的圣杯屿海域。该海域处于古...

国家文物局通报3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情况【组图】

这是10月19日拍摄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项重要考古成果。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是完成第二阶段考古调...

丝路花怒放 陆海共繁荣——福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十年间

这条路,通达八方,贯连古今。 这条路,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开启了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书写了一个又一...

浙江余姚发现汉六朝时期聚落遗址

  近日获悉,在浙江省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地块的考古发掘中,该校操场区域新发现的遗址为汉六朝时期余姚县城外一处聚落居址。考古发掘还原了水井、灰坑等生活遗迹,出土了类型丰富的陶瓷器遗物,为研究这一时期余姚江流域的居民饮用水问题提供了翔实案例。   据余姚县志记载,位于余姚江南岸梨洲街道的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是宋至明清时期余姚县学宫所在地。2023年4...

马来西亚发现千年前古寺庙

中新社吉隆坡9月23日电 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局22日宣布,在该国吉打州发现一座距今约1200年的佛寺遗址。文化遗产局官员称,这是2020年以来该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这一遗址位于吉打州布章谷的Bukit Choras遗址区。地处马来西亚北部、邻近泰国的吉打州曾属于古吉打王朝统治,布章谷地区留有丰富的古吉打王朝历史遗迹。Bukit Choras此前已被马来西亚政府列为历史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