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聚焦  >> 正文

黄凎:56年如一日的观鸟“独行侠”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福州晚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前不久,黄凎在西湖公园参加一场和观鸟有关的科普活动。

福州晚报报道   黄凎是福州最资深的“鸟友”之一。他56年如一日,靠着地图、自行车,如“孤胆英雄”般,独自观鸟。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鸟友”。

黄凎今年68岁,他身材消瘦、面容黝黑,常常头戴遮阳帽、脚穿迷彩鞋。他告诉记者,1966年,他才11岁,看见有人捕捉了一只暗绿绣眼鸟,觉得很漂亮,从此就爱上了观鸟。小时候,他用玩具望远镜观鸟,遇到不认识的,就到图书馆查阅图书。1983年,他在台江百货大楼买了自己的第一架观鸟望远镜。他是数学老师,常常利用寒暑假独自到野外观鸟。

“那个年代,和我有相同兴趣的人极少。1990年,我在鼓山遇到了第一个‘鸟友’,是个瑞典人。”黄凎说,后来他在青海、新疆又邂逅了一些“鸟友”。2006年后,福建有了一批观鸟人,他终于找到了“组织”。

至今,黄凎观鸟已有56年。他几乎走遍了福州各处的公园、湿地、山野。

黄凎拍摄的领鸺鹠。受访者供图

他曾经从仓山骑车去闽江口观鸟。“那时候,那一带都是田野,除了常见的大白鹭、斑嘴鸭、红脚鹬等,有时还能看到巨大的白肩雕以及成群的东方白鹳。”黄凎说,来回60公里,边观鸟边骑行,要花4个多小时。

他观鸟的路上有一些“奇遇”。有一次,他在武夷山沿山脊一条小路走着,看见150米外一棵树在晃动。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黑熊在树上吃猕猴桃。“我赶紧撤退,又看见两只青鼬沿小路跑过来。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小路是‘兽道’。我既紧张又兴奋。”

他还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福州鸟类种群的变化。“比如,乌鸦如今在福建已经非常稀少了,而在我小时候,它们还是常见鸟。”他认为,乌鸦变少和气候变化有关,它们怕热。

这些年,黄凎在《野生动物》《大自然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与鸟类有关的文章。如今他已经退休,依然经常观鸟,偶尔还参加一些和鸟类有关的公益活动,当孩子们的志愿者老师。“黄腰柳莺的歌唱风格,很像邓丽君,饱含深情,颤动你的心田,甚至让人听得泪流满面。”他的娓娓道来,总能感动孩子们。

而更多时候,他依然是独行者。一个旧包,里面装着炖好的一盅热饭,戴着顶户外帽,挎着长焦相机,一个人说走就走——每天不是在观鸟,就是在观鸟的路上。(来源:福州晚报 记者 陈丹 文/摄)

相关新闻
福建明溪:走,去观鸟!

湿地如画,百鸟翔集。近日,一幅幽幽鸟鸣的生态画卷正在福建明溪的土地上缓缓展开。趁着气温回升,带上相机,约上亲朋,与鸟儿会面,聆听春天的声音!   供稿来源: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出品

厦门:百花齐放 百鸟流连【组图】

引人入胜满城春,无边光景一时新。立春过后,“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处处春和景明、生机勃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沐浴在春风里,被称为“一城春色半城花”的厦门实至名归。山林间、公园里、道路上,目之所及,各式各样的花儿朵朵开:三角梅红似火燃放热情,金合...

“叽叽喳喳”闹新春!厦门记录到第437种新鸟种叽喳柳莺

台海网2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图片由陈雨晗提供)近日,厦门市观鸟协会发布了厦门市第437种新鸟种记录——叽喳柳莺。这只小鸟是市观鸟协会成员陈雨晗在翔安区新店镇澳头村海滨发现并记录下的,也是今年厦门记录到的首个新鸟种。   一年一度的春迁将至,水鸟大军即将飞...

福建明溪:我在家乡当“鸟导”

“迁徙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月,落时不见山边草”。福建省明溪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候鸟停歇地和夏候鸟繁殖地,亦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区域,每年迁徙过境明溪县的候鸟有130多种,数量达百万只,是中国重要观鸟基地之一。在这里,有一种全新的职业,叫“鸟...

厦门新增两个鸟类记录 总数达到431种

近日,市观鸟协会在厦门市范围内,发现了两个从未被记录的野生鸟类——棕腹啄木鸟和栗头鹟莺,至此,我市野生鸟类的鸟种记录达到431种。 近日,观鸟爱好者在狐尾山公园拍摄到一只头顶栗色,上背和肩为灰色、腹部则是亮黄色的小鸟。经过鸟类专家的研判后,这只小鸟被认定为我市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