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龙岩新闻  >> 正文

全省首单!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碳汇交易在龙岩武平签约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东南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与天源国有林场签订碳汇交易和托管协议 东南网记者刘龙海摄

东南网8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刘龙海 通讯员 林文圣 施薇)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当天上午,福建首单碳中和林项目碳汇交易在龙岩武平签约。签约仪式上,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有限公司与武平永鸿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签署碳汇购销协议,共交易林业碳汇量500吨。

据悉,碳中和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此次交易的碳汇项目,属于以固碳增汇为主要目的,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天然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项目,能够有效填补天然林、生态公益林无法开发林业碳汇的空白。

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有限公司与武平永鸿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签署碳汇购销协议 东南网记者刘龙海摄

近年来,龙岩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列入首批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为契机,立足破解森林生态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难题,主动参与由省林业局牵头的《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碳汇计量监测方法》的编制,并在龙岩市先行先试,由武平县开展保护和恢复植被(天然林、生态公益林)项目、漳平市开展竹林经营项目、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经营(人工林)项目,对《方法》进行试点验证,验证结果已通过专家论证。

今年8月14日,福建省林业局正式印发《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碳汇计量监测方法(试行)》(以下简称《方法》),标志着“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碳汇计量监测方法”进入成果应用阶段。龙岩市按照《方法》要求,积极开发可用于全省范围内交易、流转、抵销的林业碳汇产品,即“福建碳中和林项目”。为配合《方法》的出台以及福建碳中和林项目开发,龙岩市开发了碳汇项目测算和样地布设工具,设定了一批本地化参数,降低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门槛,节约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成本。此外,龙岩市林业局积极对接龙岩市中级法院推进“林业碳汇+生态司法”实践工作,畅通林业碳汇司法认购渠道。龙岩市中级法院引导破坏森林资源的被告人陈某某认购此次交易的碳中和林项目,用于替代修复受损的森林生态

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向武平永鸿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颁发林业碳汇认购凭证 东南网记者刘龙海摄

“这是一次全新探索!”龙岩市林业局局长张田华说,此次碳中和林项目碳汇交易,是龙岩市扎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和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的成果实践,也是龙岩林业高质量发展迈出的新步伐、取得的新成效。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林业碳汇实践,进一步探索森林碳汇巩固提升模式,推进碳中和林项目有序开发,创新林业碳汇价值实现形式,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的‘龙岩经验’。”张田华说。

相关新闻
林业碳汇 生态生金——实地探访河北承德的碳汇交易

走进位于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千松坝林场,成片的绿色依山就势绵延铺展,高低错落的树木随风摇曳。置身其中,呼吸新鲜空气,听松涛阵阵,赏坝上云海,令人心旷神怡。   千松坝林场云海绵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周末,丰宁大滩镇二道河子村村民于永河站在自家经营的...

福建:空气,这么“卖”

在福建广大林区,“卖空气”是时髦事。这里的“卖空气”,指的就是林业碳汇交易。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林业碳汇,就是利用这一技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增加的碳汇量经核定后,可按照相关规则参与市场交易。 近年来,福建大力推进林业碳汇开发,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为生态...

龙岩武平:又见苏区干部好作风

调研“开路”、一线攻坚,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龙岩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身入心入”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 又见苏区干部好作风 12月26日,随着D9958次列车从龙岩站驶出,历时4年、凝结着无数老区干部群众汗水和心血的龙龙高铁龙岩至武平段正式开通运营,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县武平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闽西实现了“县县...

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长汀签约

日前,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长汀县签约。此次交易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10万吨,总价180万元。   水土保持碳汇是指在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后,产生碳汇的过程或能力。罗地河小流域经过连续21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以水平整地造林、林木抚育管护、林地施用有机肥等治理措施,在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厦门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首次运用碳汇交易机制

在生态环境侵权案件中,以往被执行人会通过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方式承担生态修复的义务,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实际修复条件有限、修复能力不足等问题。昨天,同安法院行政与生态环境审判庭首次运用碳汇交易机制,引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履行替代性生态修复义务。 2020年11月,被告人郭某祥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和海域使用权证的情况下,雇佣数人到台湾浅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