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龙岩新闻  >> 正文

福建长汀:山清水秀画中行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日前,福建长汀县南山镇大坪村山上草木蔓发、景气和畅。当记者来到这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呈现眼前:100多名工人正在这里挥汗如雨地种植木荷、楠木、深山含笑、杜英、枫香等阔叶树苗。

  “近年来,长汀县不断开创义务植树活动新方式。”长汀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范小明说,2020年2月开始,长汀在福建省的全民义务植树网推出“我为长汀水土流失精深治理种棵树”,去年推出“我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种棵树”,今年又推出“我为碳中和种棵树”。不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长汀的植树造林,努力将长汀的森林建成锦绣森林、健康森林和致富森林。

  正是这样真抓实干、久久为功,长汀夺取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定性胜利。2021年年底,长汀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至31万亩,流失率下降至6.68%,低于福建省7.52%的平均水平;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0%~30%提高到77%~91%。2021年,长汀荣获首批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长汀县将先行区建设作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推动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推动生态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协同发展,全方位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由“治”到“防”转变

  自1月11日汀江源自然教育馆试对外运行以来,线下到馆参观学习累计达25600余人次;参与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线上有奖答题活动达3万多人次,免费送出汀江源自然教育馆门票上千张。

  俗话说:“攻城难,守城更难。”长汀县已夺取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定性胜利,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引导促进全县上下厚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长汀县在省市各方的支持下建立了汀江源自然教育馆。

  与此同时,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重点由“治”向“防”转变。

  “防主要是防生态系统‘二次退化’,防病虫害,防人为破坏。”范小明说,今年长汀县将更加严格执行《长汀县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审批管理办法》《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时”等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

由“绿”向“富”迈进

  在长汀县大同镇新峰村上水寨山场上,福建省林业乡土专家魏仕斌正现场指导人们如何种植、采摘、烘烤竹荪。

  魏仕斌说,自1998年以来,他一直在长汀从事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的总结和推广。在自己发展可持续食用菌产业的同时,也为当地林业技术人员、林农、贫困户讲授推广食用菌知识,重点传授茯苓、灵芝、竹荪种植技术,培训人员1000人次以上,其中包括食用菌种植专业户200多人。

  上水寨山场种植灵芝、竹荪80多亩,近几年在魏仕斌指导下,长势不错。放眼望去,只见满山毛竹挺拔繁茂,竹林下,观赏灵芝花色吉祥,满畦竹荪,洁白娇嫩。

  近年来,长汀县着力把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运用好、把生态的优势发挥好,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实现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

  据了解,目前长汀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农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各类休闲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样板村镇。

  “路越走越宽了。”魏仕斌对长汀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将带领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的道路。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是位女能人。

  南坑村的山曾是光秃秃的“火焰山”,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沈腾香凭借超强的忍耐和毅力,和全村党员一起,引领村民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治理荒山、脱贫致富的攻坚战,开荒种果9000多亩,种植银杏近万株,形成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南坑村成为山清水秀美丽宜居的村庄,行走在村中,犹如走进了一幅水墨画里。沈腾香也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老区妇女创业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

  沈腾香告诉记者,近年来,长汀在原水土流失区打造“田园牧歌·七星闪耀”跨村联建乡村振兴示范片及“红旗跃过汀江·两山实践走廊”乡村振兴跨村联建示范片,使乡村变得生态、美丽、宜居。

  据介绍,今年长汀县还突出探索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已委托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对长汀林业资源现状可开发碳汇工作开展摸底,计划可开发13万亩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及38万亩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预计交易金额将达1800万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得到拓宽。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8日 03版)

相关新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丨大山里传出“天籁之音”

近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邓小岚同志被追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那一刻,人们的记忆又被拉回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她指导的一群来自河北阜平大山里的娃娃,用纯净、空灵的天籁之音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邓小岚用音乐讲述的故事,奏出阜平着...

走进老区看新貌丨福建将乐常口村的“山水画”

2021年,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颁发给了将乐县的常口村。碳票,是将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凭证”,换取生态收益。这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那么这幅山水画如今画得怎么样,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到三...

走进老区看新貌丨福建武夷山:好生态带来好发展 茶园兼把碳汇卖

走进老区看新貌,总台记者带你到革命老区看老产业的新变化。 总台记者 魏明: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武夷山市星村镇,这里开满了油菜花,但是这里并不是一片油菜田,而是一片茶园。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茶农 王在河:现在这个油菜都是给茶叶“吃”的,过一段时间我们还要种大豆。 在茶树...

走进老区看新貌丨福建上杭:老区不老 风华正茂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的革命老区,曾经“风展红旗如画”;如今的踔厉奋发展新貌,坚持新发展理念,取得巨大成就。 除了种茶、小吃等传统产业,一个个聚焦科技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在福建老区崛起。我们接下来就看一看位于闽西的龙岩市上杭县。 说起上杭县,这里是原中央...

走进老区看新貌丨老区乡亲有话说 夸夸我们的好生活

走进老区看新貌,老区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哪些新变化?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怎么说。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居民 翁华:我叫翁华,福建三明沙县人,我要说的是让三明人都感到自豪的医改。这一年我的医保账户增加到了一万多元,以前每个月到医院开三次药,现在有了针对慢性病的长处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