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首府,大美汀州。有着“中国最美丽山城”美誉的福建省长汀县,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中,探索“党政主导、企业服务、公众参与”模式,着力构建扁平化管理、现代化运行、立体化监管的生态共治共管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部门层级多、管理分散,各责任部门存在职责不轻、业务不明的现象,2020年3月,长汀县整合水利、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运输、住建、城市管理8个职能部门相关人员,成立长汀县生态共治监管中心。中心采取公开招投标,引进第三方企业,综合管理全境的道路、河道、山林、村庄保洁工作。
“政府监管+企业执行”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河岸、镇村交界推诿扯皮及镇村多承包商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实现水岸同治,镇村均衡。“全县管理资源得到充分整合、调度,有效消除了‘人情岗’‘低效岗’‘重复岗’,人力资源成本节约了近50%,运营费用也降低了500万元。”县监管中心负责人表示。
打开长汀县智慧环卫、综合巡查管理平台,长汀境内各条道路的巡查问题分布及处理情况一目了然,辖区内保洁员的上岗、脱岗、坐岗及整改责任等信息一键收集。智慧环卫、综合巡查管理平台是长汀县智慧化开展环境管理的突破点。自从该平台搭建后,人居环境管理实现了“巡查上报、分类指派、督促整改、核查销号”。一旦巡查发现问题,监管中心都能够通过智慧平台及时分派给相应网格的保洁员前往落实整改。截至目前,中心共巡查发现公路、山林、河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问题42620个,处理率达93.3%。实行公司化管理后,巡查员服装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设备规范齐全,群众更加信服,工作开展也变得更加顺畅。
公司化运营,要如何保障公平、公正?监督考评是关键。长汀县着力构建河湖管护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民参与的立体化监管体系。县生态共治监管中心制定考核细则,由中心抽查,镇村及部门考核,结合公众投诉反馈,按考核结果拨付服务费。各部门分工协调,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对发现的涉河问题进行督办,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