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苏区时期,长汀的繁荣,与一条秘密线路息息相关,这就是著名的闽西中央红色交通线。在当时的中国,曾经有过许多条红色交通线抵达中央苏区,然而在敌人日益严密的封锁下,一条又一条交通线,被迫废弃,只有闽西的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保存了下来,成为中央苏区的生命线。
秘密交通线的建立
1931年12月21日,周恩来提着简单的行李,站在长汀的码头边。十天前,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从上海前往中央苏区,由于敌人对苏区的严密封锁,周恩来无法直接从上海去往苏区,只能先从上海坐轮船从海路到达广东汕头,然后再从汕头沿着广东潮州、大埔以及福建永定,最终到达苏区的重要城市长汀。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
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刘金田:
这条秘密的交通线,在苏区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它护送了大量的党政军干部,比如说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邓颖超等,还有许多无线电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第二,它沟通了中央和苏区的联系,比如说信件往来,情报往来;第三,它为中央苏区采购大量紧缺物资,这对苏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的革命支撑。
跳动不息的“苏维埃血脉”
大批食盐、布匹、药物、医疗器材、无线电设备、军械、印刷设备等源源不断从上海和潮汕地区运送到中央苏区,据统计,其中,光是苏区紧缺的食盐就高达900万元。而长汀之所以会成为这条秘密线路上最重要的站点之一,与流经长汀的汀江密不可分。
(汀江)
自宋代以来,汀江航运就已经成为福建和广东地区商业贸易的黄金水道。在中央苏区时期,长汀曾多次整修当地的桥梁码头,并且修筑交通干线,最终,使得这里不但成为中央苏区陆路交通网的中心,也成为汀江航运的集散地。大批的粮食、纸张等苏区盛产的土产通过长汀转运到国民党统治的区域,最终为苏区换来所需的物资。而闽西中央红色交通线,也同样是通过汀江航运,将重要的文件、物资和人才送达长汀,然后再经由长汀转送进苏区的政治中心瑞金及其他各地。
“中央红色交通线”宛如跳动不止的血脉,滋养着苏维埃共和国,滋养着红军革命的队伍。因此,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周恩来赞叹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