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打造“智慧”新速度
“原告:林某某,男,住福建省连城县……”法庭上话音刚落,电脑笔录文档上就同步生成了这些文字,随后整个庭审记录中的内容均转化为文字,显示在笔录里。2017年7月17日下午,在连城县法院第二法庭,该院首次将语音识别系统应用到庭审记录中,让当地的书记员告别了“键盘侠”状态。
李治雄介绍,这是龙岩市两级法院系统首次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引入庭审过程中。“我们引入的‘司法云智能语音识别系统’预置了多种角色,能自动识别对象与发言内容,自动转换成文字,并可实时修改已识别文字,准确率达96%。”
案件开庭记录、询问调查记录、合议庭合议记录、宣判记录、执行记录等是书记员在庭审中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沈静是该院民事审判第11团队书记员,她坦言面对较复杂的案件,庭审记录有压力。自从“司法云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引入庭审之后,书记员只需修改和删除少量信息,便可根据系统内置各类案件笔录模板,快速生成标准化庭审笔录,从而大大提升庭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语音识别这个好‘搭档’,开庭时我们轻松了很多,在它的帮助下我们书记员可以省掉一半的事。”沈静说。
该系统还实现了与中国庭审公开网对接,庭审直播可同步字幕显示,方便群众观看。2017年8月14日,连城县法院开展了全省首场“带字幕”庭审直播,整个庭审过程各角色的发言自动转写为文字,提升了视频直播的效果,成为庭审网络直播的一大亮点。据统计,2017年以来,该院网络直播庭审133场次,位列全省基层法院前列。
此外,连城县法院全年网上发布裁判文书4281份,裁判文书上网结案比超过90%,12368平台推送案件节点信息31724条,信息化建设和司法公开迈上新台阶。
不断创新,开创“智慧”新局面
“您好!我是连城县人民法院导诉机器人小法。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吗?”
“小法小法,我想问下怎么立案?”
“您好,请将准备好的立案材料递交到法院立案窗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对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法院会及时告知当事人补齐材料,应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017年12月5日,在连城县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将近1米3的小身板,长着一个10寸的触摸屏小脑袋,穿着白色制服的导诉机器人引来了不少群众的围观。这是连城县法院请来的特殊“新员工”——小法,它甜甜的声音与十足的萌态,获得了来访群众的欢迎。
据悉,小法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模式,是一款真正能听会说会走、能思考会判断的智能机器人。依托强大的LawBrain问答引擎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图谱,使用NLU、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可为广大居民提供专业可靠的法律服务,用户只需要使用语音就可以轻松与机器人实现人机交互。截至目前,小法共为180余人次提供了服务。这是自2017年5月2日,该院在福建省率先推出微信智能法律机器人——导诉精灵之后的又一次创新。
据介绍,“导诉精灵”是基于智能机器人云服务平台建立的,回答准确率极高,能够支持文字、图片、视频、图文信息等多种形式。目前,“导诉精灵”共收集了包含12368常见问题在内的8000个诉讼程序类问题以及10万个常见实体法律问题,可全面提供法规查询、诉讼引导以及实体问题解答。“小法与导诉精灵联合‘作战’,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互通,为群众提供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是群众贴身的法律顾问。”李治雄如此形容这两位“搭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