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11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当前又到了葡萄管理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在农场帮忙的贫困户能够及时掌握葡萄的管理技术,凤城书院社区牧辉家庭农场主林超荣夫妻俩担当起了农技员的角色。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场迈进,林超荣夫妻俩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将农场打造成如今种满葡萄、桑树、蜜雪梨、琵琶等四季果的几十亩家庭农场,每年收益可达20多万元。该农场吸纳了村里的贫困户参与进来,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一个载体。“我们让周边的贫困户来农场帮忙,并拿一小块地给他们自己去种植管理,我们给他们技术上的指导,带动他们致富。”林超荣说。
近年来,永定区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引导和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大户、种田能手,通过承租的形式,集中分散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发展家庭农场,使“家庭农场”成为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同时,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集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等产业为主的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等经营模式的家庭农场455家,流转土地4.7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帮助解决剩余劳力、贫困农户家门口就业1600余人,大部分贫困农户通过农场就业实现增收脱贫。“通过家庭农场效益的带动,吸引一些大学生也回乡创办家庭农场,一批批农户成为新的农场主,培养了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这些新生力量也带动大批的贫困户成为新一代农业产业工人,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薪金收入。”永定区农办副主任巫煌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