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27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 在“阿丕故乡”官余村,一项惠民工程正在全面实施,由上海警备区援助的道路硬化到户工程已经大部分实施完成。现在,不仅从国道205线到官余村的公路改造拓宽,到每家每户的路面也变得宽敞平坦。
上海警备区与南阳镇开展军地联动结对帮扶,援建基础设施的行动在官余外的其他5个村实施,共有基础设施、生产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项目37个,其中村级项目35个……
近年来,上杭南阳镇作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和“321”特色乡镇的工业重镇,广大干群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生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南阳镇党委书记廖新强说,毛泽东、朱德、陈毅、邓子恢、谭震林、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阳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现在事业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把这块红土地建设好,“让大家一起共享发展成果”。
传承红色基因
25日,逢周末,在龙岩工作的小陈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南阳,他把两个孩子带到官余村的陈丕显故居参观,然后又去了新联村的黄炜华将军故居参观。他告诉记者,南阳走出了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近年来,南阳镇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建起了一批红色文化景点和展馆,我们回家乡时,都愿意带孩子来这些地方看看。
1930年6月11日至13日,毛泽东在南阳“龙田书院”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与中共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著名的“南阳会议”,会议通过了《富农问题》和《流氓问题》决议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土地政策。在革命战争年代,南阳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参加红军,其中在册革命烈士有罗化成、黄为耀等580人,涌现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共和国将领黄炜华等多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近年来,南阳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修缮了陈丕显、黄炜华等革命前辈的故居,在龙田中学修建了陈丕显事迹陈列馆等。
建好小城镇
在常住人口达1.5万人的南阳集镇上,宏福公园、滨河路休闲景观走廊、宏福安置小区、仙寨新区、汀杭路改造工程、集镇家禽牲畜交易综合市场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
“南阳集镇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众多生活在集镇的老百姓对记者说,“现在大家散步爬山的地方就多了好几处,不仅路修得好,而且有路灯”“跳广场舞的地方也多了起来”“河道现在也变的干净了”。
近年来,南阳镇编制完成了南阳中心镇镇区总体规划,完善了镇区总体功能布局,重点组织推动“新区开发、路网体系、商住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贸产业”等六大体系。先后启动实施仙寨新区、西环大道以及宏福安置小区、佳景花园、客运站小区、南坑小区等商住小区的规划、建设,镇区形成四纵五横主次干道,还实施路灯亮化工程。
加快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形成城镇发展大格局,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在加快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成立了执法中队,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对镇区环境卫生进行长效保洁管理,让大家的生活环境真正变成“绿亮美”的温馨场所。
在建好集镇的同时,南阳镇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市30个工业强镇之一的契机,始终把做大产业规模,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让镇里有财政收入,老百姓有就业机会,带动集镇市场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南阳工业集中区现已落户企业23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7家。
打造美丽乡村
“我们对家乡美丽乡村建设的感受就很明显。”在上海工作的小黄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小黄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每年春节才回家乡。他说,现在的家乡变美变现代化了,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集镇,农村也变美了。
近年来,南阳镇在建设好集镇的同时,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上海警备区帮扶、村容村貌整治、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集中资金捆绑投入,有效拓宽了建设活动的投入渠道,为提升建设效果提供了项目和资金保障。记者了解到,现在南阳的很多村,有公园、有文化设施,开展了河道清淤和垃圾污染治理,农村也变美了。打造了官余、双溪、香塔等一批美丽乡村的示范点。
南阳镇镇长张志锋告诉记者,镇里围绕全力打好生态环保战役,着力解决“环境怎么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把镇村建设好的措施,在全镇实施了 “两化”“两清”“两配”“两建”“两创”为主要内容的“5+2”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近年来,近五年来全镇共实施了3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逐步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农家书屋全覆盖,实施造福工程和危房改造333户。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35.8公里,乡村共安装路灯580盏,改造危桥12座,新开机耕路90多公里;实施了涉及19个村1.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一大批的美丽乡村项目惠及越来越多的百姓。到今年12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71元,近五年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