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不可一日无防,防不可一日松懈。
自古至今,国防是国家安全的依托,是国民发展的前提。
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自古有“闽在海中”的说法,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门户、战略要冲。闽海稳,则东南半壁江山稳。闽海3000多公里岸线和岛上,城堡、烽墩、炮台等海防设施,迢迢相望。如,闽东霞浦的大京城堡、传胪城堡、惠安崇武古城、晋江福全古城,莆田平海卫、泉州永宁卫、漳州镇海卫……这些海防设施,或独立于海岛之上,或筑于江河海口,或密布于海岸,各镇一方又互相呼应,编织成一道道保卫家园的海上长城。
平潭岛位于海峡交通必经要道,历来战略地位重要,更是海上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防御外敌入侵思路上,中国历来有塞防和海防之分。明代以前,以内陆防御为主的塞防,占据主导地位,如秦汉时期,防御对象主要是北方和西部的游牧民族,长城的功能就是防御塞外草原部落的入侵。
明代前期,退居漠北的鞑靼政权,仍是明王朝的强敌,明英宗就是在土木堡之变被也先俘获。但明中后期,来自东南海上的外敌,变成明王朝抵御的主要对象。嘉靖朝的倭寇之乱,就是日本浪人、海盗等勾结中国沿海的不法分子,祸害浙闽粤沿海居民长达数十年,最后在名将俞大猷(泉州河市人)、戚继光顽强抗击下,逐步平息,恢复沿海的安定。
晚清道光朝后,政治腐败,海上门户防御松弛,海防薄弱,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长驱侵袭而来,鸦片战争,不仅国门被迫打开,还被迫签订近代首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割让香港。之后,列强纷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一次次战败签订的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东南海上门户,几乎形同虚设,随便一个西方国家,在海岸上架一大炮,都可以叫板泱泱中华。
历史经验证明,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和全球贸易格局加速形成,海上力量上升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极为重要的体现,海上强则海疆稳固,海上弱则门户虚掩,随时可能受到强敌侵扰。
透过一部中国近代史,我们看到的就是海上力量虚弱,海防门户屡屡失守挨打的现象。鸦片战争后百年衰败、百年屈辱的历史,国人当世代铭记,一日不可忘却。
闽为中国东南门户,闽海更扼东海与南海之咽喉,居西太平洋战略要冲,这样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既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也是防御海外强敌的前沿主阵地。闽海不可一日失防,更不可一日防而不稳防而不坚固。回眸明清以来,500年沧桑岁月,福建人民、闽籍将士,始终勇立海防前线,从抗倭、到清末历次抗击外敌,闽人从未缺席。
明末清初,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在海上建立霸业,他的儿子、延平郡王郑成功挥师东渡,率船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湾,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清康熙年间,善于海战的福建晋江人施琅,在同是泉州人的李光地举荐下,平定台海,促使两岸一统,施琅因此受封靖海侯。之后施琅屯兵台湾,开发宝岛,捍卫台湾主权,加快了台湾地区迈向近代化现代化的步伐。
鸦片战争后,中国几万里海防前线上,福建人与国家同命运共存亡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
出生于福建厦门同安的陈化成,少即仰慕民族英雄岳飞。22岁的陈化成应募成了厦门的一名水兵,后因战功赫赫,升至金门镇总兵。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他调任福建水师提督,负责守卫吴淞口海防。当他得知定海三总兵和两江总督裕谦为国殉难的消息后,悲恸许久,感慨道:“武臣死于疆场,幸也。”英军凭舰炮优势强攻吴淞口时,65岁的陈化成拔出佩刀,率领将士们冲进敌中,展开近战。然而佩刀终究敌不过英军的枪炮,陈化成身中数弹,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还在呼喊将士们向前杀敌。
陈化成血战吴淞口,用鲜血护卫了长江大门,吴淞口一战也成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战舰损毁最多的一战。
洋务运动时期,福建人率先创办船政,培养海军将才,开启中国海军近代化之先河。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和钦差大臣、福州人沈葆桢在福州马尾开办了福建船政局,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企业,同时设立了第一所中国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培养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航海人才和海军军官,因此之功,福建人特别是福州人就成了中国海军最早的中坚力量。当时大清的四大水师,福建水师、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一半以上舰艇军官都来自福建。
1883年中法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几乎全部参战,福州人民踊跃支前,不怕牺牲,谱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史诗。虽然福建水师舰队几乎尽毁,但福建人民在马江海战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载史册,激励后人为保卫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守卫美好生活,不惜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中日甲午海战中,参战的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来远舰管带邱宝仁、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靖远舰管带叶祖珪、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超勇舰管带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林履中,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都是福建福州人。
民国时期,海军军官和士兵70%以上都是福建人。海军总司令萨镇冰既是一代名将,又是民国海军总长,曾一度兼任民国代总理;1937年,在震惊世界的中日江阴海战中,两位中方指挥官都是福建福州人:陈绍宽和陈季良两位将军。这些爱国将领都是福建福州人,也出自马尾船政。因此,福州马尾也被誉为“中国海军的摇篮”。
晚清至民国,在海军的舰队上有无“任”不成军之说,这个“任”就是今天位于福州马尾君竹村的任氏家族,在当时每一艘的军舰上都有福州马尾任氏家族的身影。
可以说,在保卫国家主权、捍卫海疆中,福建人一直奋不顾身冲在前线,在抵御外侮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闽海滔滔,连着世界。海上长城,国脉所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尤需厚植海洋国土观念,树牢海疆安全意识,为捍卫祖国和家园安全稳定,作出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贡献。(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