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专题新闻  >> 正文

【重走林公路·丝路援疆情】援疆路上写初心 共话宁呼山海情

——记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干部、呼图壁县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宁德分指挥部指挥长于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昌吉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天山脚下,援疆脚步铿锵有力;大漠深处,援疆成果挂满枝头。

  他说:“我非常感谢组织给予的这次机会,让我能参与援疆工作。2019年12月24日,我背上行囊,离开工作了4年的城市,带着福建宁德的缥缈水汽,飞过无垠的连绵雪山,踏上了前往天山脚下呼图壁的征程。我深知此次入疆,不是旅行、不是游乐,而是接受组织委派,肩负光荣使命的一段建功之旅。”时至今日,于洋回忆起援疆出征前的心境,依然清晰如故。

  中国昌吉网(记者 吴茜)

  来疆干什么

  “受援地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他们干什么。”于洋说,一定要因地制宜搞好发展和建设。援疆期间,于洋始终坚持“做于细、成于严”的宁德援疆精神,积极推进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

  于洋告诉记者,当前新疆天山南北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民生改善、城乡发展的全新气象,伟大事业催人奋进,身为援疆干部有幸加入其中,他既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担当者、建设者。

  投入1821万元援疆资金实施呼图壁县石梯子乡阿苇滩村和白杨河村乡村道路建设;打造呼图壁县首个电商创业综合示范基地,邀请疆内外专家开展培训2轮220人次;组织援疆农技专家对食用菌种植企业和其他种养殖企业进行指导培训,惠及6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开展“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组织援疆医疗专家深入各村、社区,开展义诊活动12场次、医疗培训30余场次、手术560余台、诊疗2600余人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手术得以实施……

于洋近照。 本报记者 司梦扬 摄

  援疆期间,于洋和同事通过开展一系列产业扶持、技术援助、文化浸润等援疆活动,不断增进宁呼两地各族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

  为疆留什么

  一批批援疆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工程稳步推进,一幅幅幸福画卷在呼图壁县徐徐展开,呼图壁县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盛夏,走进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道路笔直、绿树葱茏,空气中弥漫着海棠果的清香。记者注意到,村内福建元素的印记随处可见,主干道分别被命名为“援疆路”“福建路”“龙岩路”“宁德路”,充分体现了闽疆两地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村巷里三五老人下棋喝茶,还有不少村民结伴到村子里的闽东精神体验馆转一转。

  闽东精神体验馆讲述了近现代以来的宁德发展史,其中“摆脱贫困、闽东大变迁”篇章尤其引人注目,是游客驻足观看最多的部分。于洋介绍,20年来,宁德市对口援助呼图壁县30多个工程类项目,135名援疆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短期干部接力援疆,1.7亿元援疆资金注入呼图壁县教育、医疗、住房等经济民生领域,招商引资67.71亿元,推动呼图壁县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宁呼两地人民携手同奔小康,红色闽东之光辉映民族团结之路。

  于洋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持续深耕呼图壁县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加大县域特色名优产品推广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让更多呼图壁县群众搭乘援疆快车前行。

  援疆得什么

  读书时,于洋就十分尊崇和敬重林则徐,在他眼中,林则徐称得上是“第一批援疆干部”。“林公带领新疆各族人民把戈壁变良田、荒漠变绿洲,用热血铸就了对祖国的忠诚,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谱写了一曲曲建设祖国、保卫边疆的壮歌,他的实干与智慧值得我用一生追随学习。”于洋说。

  于洋表示,林则徐的家国情怀在一批批援疆干部的传承中,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印记,而这种印记犹如一盏灯塔照耀着每一位援疆干部奋力拼搏与奉献的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接传好援疆接力棒,带领大家一批接着一批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提及未来的打算,于洋坚定地说。

  “援疆是使命更是情怀,是付出汗水,是奉献智慧,是收获情谊,也是历练人生,援疆给我带来了满满的喜悦与感动。”于洋说,这是难得的人生体验和特别的回忆,未来他会继续关注新疆的发展与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宁呼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他也会把这份援疆情怀与当地百姓的情谊延续下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