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吴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相信,技术传授更能加深闽昌两地人民的鱼水情。”近日,在接受“重走林公路 丝路援疆情”采访团采访时,第二次来到我州开展“渔业援疆”工作的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农业专技人才、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兽医科干部陈建国饱含深情地说:“万里援疆,授人以渔;鱼水情深,闽昌情长!”
陈建国近照。本报记者 司梦扬 摄
主动作为,摸清“养鱼路”
“大口黑鲈鱼将陆续进入反季节繁殖阶段,这段时间一定要做好鱼塘的水温控制,注意亲鱼的营养以及水流的刺激强度控制。”7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昌吉市滨湖镇的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只见鱼塘水面波光粼粼,养殖户正忙个不停。皮肤晒得黝黑的陈建国一边察看养殖池里的亲鱼状况,一边向身旁的养殖户叮嘱着大口黑鲈鱼的培育要点。
福建省龙岩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陈建国从事渔业技术推广相关工作已有30多年了,他曾先后开展过热带鱼、常温鱼、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及繁育工作,在水产养殖和鱼类病害防控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2021年4月,陈建国随福建省农业援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抵达我州,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农业专技智力援疆工作。今年是他第二次来我州开展“渔业援疆”工作,继续开展大口黑鲈鱼反季节繁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初到昌吉州时,陈建国对这里的渔业发展情况一无所知。为了尽快摸清渔业发展情况,陈建国和团队走进渔场、鱼塘,深入我州各鱼类苗种繁育基地,对重点渔业养殖企业的水产养殖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走访和调查,完整准确地了解了当地苗种生产与鱼类养殖、销售等方面的情况。
援疆期间,在我州大大小小的渔业养殖场都能见到陈建国奔波的身影:解决养殖户在养殖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帮助养殖户分析产量高低的原因、指导进行多层级生态混养及鱼病综合防治……陈建国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因地制宜,讲好“养鱼经”
气候干燥、育苗技术落后、苗种质量良莠不齐、苗种运输和养殖成本高……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陈建国等人主动与我州农业、水利等部门交流座谈,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计划:倡导一水多用,先养鱼后灌溉,探索多层级生态混养,有效提高鱼塘经济效益;积极培育本土化苗种,建设苗种基地;加强与疆内外苗种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本地鱼类品种的人工繁殖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养殖品种、水质调控、养殖设施及设备应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军告诉记者,去年8月,在陈建国等渔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该合作社成功繁殖出反季节大口黑鲈鱼。合作社累计出售大口黑鲈鱼受精卵5000多万粒,培育苗种130多万尾,产值达到了300多万元。
大口黑鲈鱼的反季节繁殖试验,是陈建国在多年开展香鱼反季节繁殖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依据我州独特的气候和水温条件进行了大口黑鲈鱼性腺发育控制试验,成功将大口黑鲈鱼的繁殖时间从4至5月间延迟到了7至8月间。大口黑鲈鱼反季节繁殖取得成功,苗种返销我国南方地区,此举不仅解决了新疆大口黑鲈鱼苗种本地化培育和供应问题,大大缩短了苗种培育的时间,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还解决了南方地区高温育苗存在的难题。大口黑鲈鱼反季节繁殖也是首次在新疆应用的渔业新技术,一改过去我州水产苗种全部依靠内地供应的状况,真正将本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发挥所长,弘扬林公精神
“林公是我的榜样,能够发挥所长帮助昌吉州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我觉得很自豪!”提及援疆初衷,陈建国有感而发。
“渔业援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州渔业养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开展“渔业援疆”工作人才的辛劳与付出。为此,陈建国说:“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既然选择了援疆,我就要为昌吉州留下先进技术、留下渔业发展思路、培养一批批专业人才。今后,我将不负众望、尽职尽责,继续为昌吉州渔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