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上调中国主要股指目标点位 四大外资投行集体唱多中国资产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本周以来,先后有4家一线外资投行发布看好中国市场的观点。其中,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陆续上调了对2025年MSCI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预测;高盛、瑞银表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与情绪明显上升,普遍认同中国经济处于复苏态势。

  上调中国主要股指目标点位

  3月25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及其团队发表最新观点,上调中国主要股指目标点位。具体来看,该机构分别上调2025年底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至25800点、9500点、83点和4220点。

  摩根士丹利对中国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该机构认为随着盈利预期改善和估值修复,市场有望实现进一步上涨。本次上调指数目标点位主要基于三大理由:2024年四季度财报超预期、盈利预测上修、估值可能进一步接近新兴市场整体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摩根士丹利一个多月以来第二次上调对中国市场主要指数的预测。2月19日,王滢及其团队发表观点,认为在中国科技突破的推动下,中国股市将出现更加可持续的反弹。当时,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评级至标配(Equal Weight),并分别上调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2025年底目标点位至24000点、8600点、77点。

  3月26日,摩根大通发布报告,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及其团队将MSCI中国指数的看跌/基准/看涨情境目标点位从58/67/76点分别上调至70/80/89点。行业方面,在MSCI中国指数中,摩根大通将可选消费、医疗保健行业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

  同样在3月26日,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发布最新观点称,在今年中国股票上涨约20%之后,预计还会有更多由基本面驱动的上涨。不过,他也提示行情节奏可能因外部风险因素扰动和获利回吐压力而有所放缓。

  此前,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点位上调至85点,以纳入人工智能带来的上行动力,这一预测基于该指数2025年12倍的合理市盈率(目前为11.5倍)和9%的每股收益增长(共识为8%)。同时,高盛预计沪深300指数的目标点位仍为4700点,代表未来12个月有约20%的价格回报。

  基本面改善成重要驱动力

  中国股市基本面改善是本轮外资机构集体“唱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摩根士丹利认为,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正迎来三年半以来的首次季度业绩超预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企业积极的自我调整措施(如成本削减、海外扩张和增加股息回购等),以及科技和人工智能相关投资的加速。

  因财报超预期和宏观经济复苏,摩根士丹利分别将2025年和2026年MSCI中国指数的盈利增长预测上调至7%和9%。该机构预计,MSCI中国指数有望实现与MSCI新兴市场指数估值的接轨,消除长期存在的折价。

  摩根大通认为,在亚洲市场内部,中国股市受益于政策支持、盈利增长周期向上和合理的估值,具备相对优势。并且,DeepSeek正被企业广泛采用以节省成本,预计2025年DeepSeek对企业盈利改善的影响将逐渐明晰。此外,中国房地产市场趋稳,从而改善消费信心。

  3月25日,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发表观点。他预计,由于下游板块利润率复苏且盈利基数较低,A股沪深300指数的每股盈利增长有望从2024年的1%提升至2025年的6%。“我们认为历史均值并非估值上限,A股市场估值在2025年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他表示。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兴趣浓厚

  在与全球投资者交流的过程中,外资投行普遍反馈,资金对中国股市的兴趣明显提升。

  “在刚过去的这一个月里,我们与亚洲、美国以及欧洲的投资者们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着重探讨了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些看法与见解。中国市场已经重新回到了投资者关注的视野中,至少在投资者兴趣方面是这样。”刘劲津称,总体而言,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达到了自2021年初以来的最高点。

  孟磊同样表示:“过去一个月内,我们与亚太和欧洲的几十位国际投资者就中国股市进行了交流。他们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与情绪明显上升,并且普遍认同中国经济处于复苏态势。”

  孟磊认为,投资情绪的改善有一部分来自股市快速反弹本身,也有一部分源于由中国人工智能的创新火花以及政策积极信号所激发的信心提振。国际投资者普遍认同中国经济处于复苏态势,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的行业(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投资主题。

  对于消费板块,考虑到近期一线城市房价和成交量出现企稳的迹象,且优质消费内容持续供给,消费提振政策不断发力,部分长线投资者开始关注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

  根据全球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截至2025年2月底,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仍有提升空间。摩根大通估计,投资组合中每增加50个基点对中国的配置,将带来82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中国资产迎来系统性重估 推动A股行情继续向好

2025年,中国资产迎来系统性重估机会。国际机构对中国资产的乐观情绪显著升温。贝莱德、富达等机构计划扩大在华业务,增持消费与高股息资产。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提升将推动A股和港股持续走牛。   当前环境下,境外投资者如何看待中国资产?A股市场长期价值是否持续?多家机构纷纷表示,随着市场情绪显著回暖,包括市场强劲表现、新兴技术推...

全面转向中国资产,千亿私募巨头最新发声

近期,千亿元级私募景林资产的一场沟通会受到市场关注。在会上,景林资产管理合伙人、基金经理高云程透露,目前投资组合中,纯美国公司的资产已被全部剔除,主要配置A股、港股及中概股,看好中国的科技和新消费公司。   高云程提出,核心是找到并持有中国的“MCGF10”。他表示,这个词是他自创的,全称为“Make China Greater Future”。他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大概会...

中国资产涨势如虹 A股放量上扬 港股再创阶段新高

2月26日,中国资产再度爆发。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02%,深证成指涨0.93%,创业板指涨1.23%,科创50指数涨超2%续创阶段新高。全市场当日成交额为19697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442亿元,超4200只个股上涨。港股三大指数齐涨再创阶段新高,恒生指数涨3.27%,恒生科技指数涨4.47%。   近一个月以来,DeepSeek点燃了市场情绪,也“带火”了全球资本...

中国资产迎价值重估 科技“七姐妹”孕育中

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到DeepSeek引发的全球范围内对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重新认识,以及对于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的影响,港股尤其是科技股表现极为强势。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技术积累、人力资本、政策支持具备培育科技巨头的土壤,中国科技“七姐妹”正在孕育中。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恒生科技指数在2月以来的12个交易日中累计...

外资机构看多中国资产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将目光聚焦中国市场。近日,高盛、德意志银行、汇丰、美国银行等密集发声,表示看好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前景,对中国市场表现抱有信心。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迅速崛起,中概科技股迎来了重新估值的重要机遇期。基于此,高盛决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