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去年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金额逾2800亿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证券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公布2024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项目数量继续增长,达到443单,创下202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季最高。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金额(按未偿本息口径,下同)同样持续攀升,达到1234.8亿元,同比增幅为56.66%。

  随着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项目数量及金额的增长,不良贷款转让交易热度不断升温。2024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项目数量及金额分别达到359单、981.7亿元,同比增长34.96%、55.68%。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认为,近年来,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保持在高位。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可加快银行处置存量不良贷款,盘活存量资产,使得银行总体不良率保持相对稳定以满足监管要求。

  不良转让规模创新高

  根据银登中心公布的数据计算,自2021年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逐年增长。2024年全年,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金额共计2861.9亿元,较2023年增加1331.6亿元,增幅达到87.02%;挂牌项目数量合计为1041单,平均每天就有约3单不良贷款项目“上架”出售。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银登中心公布的历年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数据发现,从2021年至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连年增长。无论从挂牌量、挂牌金额,还是成交量、成交金额来看,2024年的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

  从不良贷款转让方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不良贷款转让的主要出让方。2024年,上述机构全年未偿本息成交规模分别为1125.4亿元、414.4亿元、352.5亿元、296.8亿元,占全年未偿本息总成交规模的49.84%、18.35%、15.61%、13.14%。

  1月13日,银登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的机构增加了17家,至999家。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记者表示,伴随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数量的增加,各类金融机构通过批量转让等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从而维持较低的不良率,这是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3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6%。

  转让价格环比走低

  一边是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逐年增长,另一边是不良资产转让价格和本金回收率整体走低。

  根据银登中心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数据,去年四季度,不管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还是对公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环比三季度均有所下滑。这意味着在不良资产金额一定的前提下,不良资产的转让价格环比走低。

  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为例。2024年四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分别为4.8%、7.3%,环比三季度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全年来看,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分别在4%至6%、7%至10%区间浮动,整体转让价格不足未偿本息或未偿本金的一折。

  此外,2024年四季度,单户对公不良资产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分别为39.8%、48%,环比三季度均有所下滑。而批量对公不良资产四季度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则分别为18.6%、28.1%。

  “个贷中的非抵押类资产如信用卡不良等,由于缺乏抵押,本身回收率就比较低。当前,部分人群的还款能力出现恶化,使得实际回收率变得更低。”徐雯超认为。

  受访专家认为,不良贷款转让“卖不上价”主要还是和不良资产的供需关系有关。

  徐雯超表示,一方面随着不良贷款生成加快,以及许多商业银行出清不良的动力增加,市场上不良资产供应量总体在上升;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包的需求量不足以消化供给量。供大于求的局面下,折扣率自然处于低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等人近日在研报中分析称,202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有望实现稳中下降,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也将继续加大,重点领域风险有望得到缓释的同时,前瞻性指标以及零售领域不良贷款率仍需关注。(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持续扩容 中小银行加速入场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在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将加大不良贷款转让和对已核销资产的清收处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成交规模和挂牌项目数量实现双增,中小银行加速入局,在今年新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的机构中占比过半。   多家银行回应市场关切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召开2024年中期业绩说明会,回应信贷投放、不良风险等市场关切。例如民...

韩国信贷问题引担忧

据《朝鲜日报》报道,受大型贷款机构“MG新村金库”爆雷事件影响,韩国政府9月5日颁布新的行政令,宣布引导贷款机构平稳运行,降低事件对金融系统的冲击。   此前,韩国最大的信用合作社“MG新村金库”因流动性告急关闭一家分支机构,引发市场对韩国信贷问题担忧。韩国媒体报道称,今年上半年,“MG新村金库”的资产负债状况持续恶化,净亏损已达1236亿韩元。分析指...

邮储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下降0.03个百分点至0.81%

8月3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邮储银行”,股票代码:601658.SH,1658.HK)公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邮储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元,达15.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负债总额突破14万亿元,达14.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8%;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495.64亿元,同比增长5.20%(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同);剔除去年同期理...

外媒:韩债务危机重现风险加大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8月21日报道,离韩国上一次爆发债务危机还不到一年,人们如今却越来越担心,信用合作社的不良贷款可能会让危险卷土重来。 MG社区信用合作社是韩国最大的此类贷款机构之一。该合作社的一家分支机构上个月因报告600亿韩元(约合4500万美元)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损失而被关...

兴业银行2022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7.74亿元

3月31日,兴业银行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3.74亿元,同比增长0.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3.77亿元,同比增长10.5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85%,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1.03%,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9.37%,同比上升3.69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92666.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