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 >> 金融.理财  >> 正文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换挡”影响几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货币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本次会议上,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等对降息表达谨慎乐观。专家分析指出,随着通胀水平从高位回落,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进入“换挡”阶段,持续已久的紧缩货币政策正在放松。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减轻债务压力,提升投资、消费,为经济恢复提供更加积极的国际经济环境。

  “降息时机已经成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美国货币政策方向已经明确,“降息时机和节奏将取决于后续数据、前景变化和风险平衡”。美国7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也显示,绝大多数与会者认为“9月份降息是适当的”。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称,“软着陆”一词最初由美联储采用,指的是在不引发经济衰退从而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的情况下抑制通货膨胀。这是鲍威尔两年多来的目标。现在,通胀有所回落。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周期将发生变化。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压力,发达国家央行普遍采取降息、扩表等宽松货币政策,各国通膨率快速攀升。2022年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央行陆续开启加息缩表的紧缩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货膨胀,各国基准利率水平达到历史高位。2024年以来,随着发达国家通胀水平普遍从高位回落,“降息时机已经成熟”正在成为各方普遍预期。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正在排兵布阵。在市场普遍预期下,欧洲央行于2024年6月下调基准利率,先于美联储开启降息。欧洲央行管委雷恩近日称:“欧元区最近负增长风险增加,加强了在9月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上降息的必要性。”欧洲多国也已开启降息进程:3月,瑞士央行开始降息;8月,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5.00%,这是该行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瑞典央行近日宣布降低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5%,并制定了比预期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已是该行自5月以来的第二次降息。此外,加拿大央行年内已经降息两次,并公开表态将加大降息力度。

  亚太地区发达国家也谨慎转向宽松货币政策周期。新西兰央行在7月份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后,8月份超预期降息,这是其自2020年初以来的首次降息。韩国央行虽在8月份维持利率不变,但表示“将在维持紧缩货币政策立场的同时研究降息的适当时机”。

  通胀得到有效控制

  “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正经历从升息到降息的货币政策转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这反映了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情况和增长需求。美国核心通胀率已得到较好控制,就业市场有所降温,工资增长速度减缓,经济恶性通胀风险大大下降,多项经济表现证明当前已临近货币政策向宽松转变的节点。今年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几乎没有增长,德国经济疲软,欧洲多国刺激经济增长的需求较强,有望通过降息激活经济。

  近期,瑞士、瑞典两国通胀率跌破2%的目标水平,瑞士通胀更是降至1.3%;加拿大7月份CPI年率降至2.5%,为40个月以来低点,核心CPI年率也有所放缓。上个季度,欧元区经济几乎没有增长,最大经济体德国出现经济收缩,制造业仍处于衰退状态,出口也出现下滑。

  “根据当前各国经济数据,欧洲经济运行状况较为平稳,美国仍存在一定‘硬着陆’风险。”陈凤英分析,一方面,美国此前采取数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调转方向持续加息,高利率造成的高借贷成本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继续拖累美国自身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债务水平居高不下,若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不佳,可能出现经济“滑坡式”衰退。另一方面,美国今年面临总统选举,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美国经济“硬着陆”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外溢效应。

  不确定性与机遇并存

  “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收紧政策应对通胀爆发后进入货币宽松周期,我们可能会看到其他市场波动事件,因为现在处于一个未知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近日表示。

  专家分析指出,降息虽然在理论上有助于释放流动性,但也容易增加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降息带来的汇率变动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的结算成本,汇率波动可能影响跨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决策,也将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通胀压力趋缓和刺激经济诉求下,部分发展中国家央行也跃跃欲试。《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随着有迹象表明高利率开始产生负面影响,许多央行面临促进增长的呼声。随着通胀等环境暂时变得较为有利,而且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更加坚定,更多亚洲央行可能即将放松政策。8月,菲律宾央行宣布下调政策利率以提振经济,这是自2020年11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穆迪分析公司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份降息25个基点,这将使亚洲各国央行更有信心尽早开始放松政策。跟随美联储的步伐将有助于维持利差,降低汇率贬值风险,对泰国等亚洲经济体是有帮助的,“在这些经济体,国内需求不振一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陈凤英分析,近两年来,主要发达国家持续较长时间的紧缩货币政策已让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承受较大压力。发达国家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释放空间。从货币角度看,随着主要发达国家转向宽松货币政策,这些国家货币会逐渐疲软,发展中国家本币贬值压力减轻。从资本角度看,发达国家降息后,资本将从发达国家流出,为其他国家带来更多投资机会。从贸易角度来看,随着发达国家货币贬值,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支付能力提升,总体来看有望促进国际贸易和人员跨境流动,激发全球经济增长活力。(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新闻
降息预期持续升温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现净回笼

9月初,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呈现“地量”水平。9月2日、9月3日,央行分别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35亿元和12亿元,两日合计实现净回笼9388亿元。业内专家研判,月初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净回笼符合预期,后续在流动性缺口较大时,央行或通过买入国债调节流动性,使其常态化。此外,随着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取向逐步调整,外部环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有望...

发达经济体央行稳慎降息周期

顾客前往美国洛杉矶县阿卡迪亚市的一家商店购物。  (新华社发)   在杰克逊霍尔会议后,“降息时机已经成熟”正在成为各方普遍预期,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钟摆继续缓慢地向降息的方向摆动。随着降息预期升温,降息路径和力度、实际利率空间的分化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重要动向。   自3月份瑞士央行开始降息以来,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态势逐步呈现。在近期...

多国央行谨慎转向宽松货币政策周期

随着市场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全球多家央行谨慎采取降息和宽松货币政策。外贸比重较大而可能受美联储政策外溢影响明显的亚太地区备受关注,韩国、印尼、泰国本周纷纷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业界认为,在通胀压力趋缓和刺激经济诉求下,亚太国家将相继走向降息之路。   亚洲多个国家按兵不动   本周,韩国、印尼、泰国纷纷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市场普遍预计,这些国家近...

8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两个品种LPR均与上月水平持平。专家认为,在7月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分别下调10个基点、本次报价前人民银行主要政策利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8月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说,8月LPR报价与前期持平,...

从四类措辞变化看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与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此次《报告》针对“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出现了四类措辞变化...